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用“加减乘除”融入济南促产业升级

用“加减乘除”融入济南促产业升级

作者:王金峰 出版日期:2014.08.29 点击数:0

【副篇名】———专访钢城区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招商局局长刘士俊

【作者】 王金峰

【报纸名称】:莱芜日报

【出版日期】2014.08.29

【版次】第A5版:钢城区新闻

【入库时间】20140920

【全文】

特约记者 王金峰

一年以来,钢城区抢抓济莱协作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服务经济转型需求,加快该区融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步伐,积极寻求济南与钢城经济的契合点,承接济南企业转型发展,接受其辐射带动,建立双方企业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初步形成了产能转移、辐射带动、互惠互利、相互发展的良好合作环境。对此,记者对钢城区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招商局局长刘士俊进行了采访。

记者:这一年来,钢城区在推介自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士俊:钢城区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入手,从群众关心、容易办的小事入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开展了钢铁深加工项目推介会、特色产业推介会、文化产业推介会等,让济南人更进一步地认识钢城、了解钢城。

我们也认识到,济莱协作还得听听济南人民的心跳,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与济南接触,做到真正了解,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工作。

记者:对于融入济南都市圈,实现产业的对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刘士俊:关于这方面,可以用“加减乘除”四个字来概括。

关于加法,我们自觉接受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对济南的融入步伐。我们不断学习研究体制机制,深入探讨,根据实际制定相关政策,自觉与济南发改委、省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对接。

减法,主要体现在项目筛选上。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做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后,确定济南东部老工业区为全国21个搬迁试点。对此,我们成立了蹲点工作组,地毯式招商、敲门招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一进行筛选,对符合我区产业政策的进行重点跟进,编制了路线图、企业名录。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我们进行了对接。投资25亿元的山东球墨钢铁管项目和投资30亿元的济南庚辰钢铁整体搬迁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中。作为总部经济的山东银融科技和龙联经贸已落户钢城,并形成税收。

乘法,就是做好人脉文章,形成倍增效应。编制了莱芜在济干部、企业家、成功人士名录,利用人脉放大资源,加大与重点客户交流。对济钢、重汽、齐鲁证券等知名企业进行重点跟进。

除法,不仅仅只为招商而招商,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济南7个千亿级产业集团和五大区域性服务中心进行产能对接,在产业链上做文章。重点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物流、文化旅游方面进行衔接。发挥优势互补,在钢铁深加工等产业做好产能转移承接,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记者:经过你们了解,济南人民对于钢城有什么新的认识?

刘士俊:为更好地融入济南都市圈,钢城区加大环境建设。良好的城市面貌给济南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小鸭集团邢总就对钢城区变化给予了赞赏。他表示,这种变化让他感到惊讶,让他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钢城。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