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上航联姻多重悬念待解东航董事长刘绍勇表示,重大原则问题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6.15
【版次】第03版(产权新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记者 林瑞泉/摄
□本报记者 郭玉志/文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航)双双停牌已经进入第6天。二者重组事宜也终于得到当事双方的“官方”表态。
6月13日,东航举行2008年度股东大会,东航董事长刘绍勇透露,双方重组方案目前尚在研究中,重大原则问题已形成共识,预计将在20天之内向社会公布。至此,2009年最值得关注的重组事件,东航、上航二者演绎10多年的恋情可以说是终成眷属,只等一纸官方声明。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邹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者可能的重组是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或将采取类似东航云南模式进行。同时,由东航集团出资,收购上航,上航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东航集团的子公司,但保持独立法人地位,并独立运行,上航的品牌将得以保留,之后再考虑进入东航股份公司,“这种做法也可以想象”。
不过,无论哪种方式,东航、上航重组在不久的数日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双双停牌待重组
在过去的一周内,东航、上航的停牌重组可谓吸引了大批媒体和市场人士的眼球。
但是业内人士可谓先知先觉。在国内最专业的民航资源网上,一位自称内部人士在东航和上航发布停牌公告前一晚发帖称,东航未来将有六大动作,其中东航和云南合作的事情已经证实,明天东航、上航就重组事宜将停牌……其中,“东航与上航的整合将仿效东航云南公司的模式进行。”
第二天,周一,东航、上航双双公告称,因重要事项未披露,公司股票自2009年6月8日起停牌。而东航称,东航和上航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重组事宜和进一步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的计划安排,并将在公告刊登后向相关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及方案论证,因此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
重组事宜得到非正式证实,双方重组开始进入大众瞩目的轨道。
而两家上市公司将以何种方式重组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坊间一直传闻有两种方式,一是东航通过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上航,上航的品牌将消失;另一种方式,则是由东航集团收购上航,保持独立法人地位,上航的品牌将得以保留,之后再考虑进入东航股份公司。
邹建军认为,考虑到各种因素,二者的重组会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而非“激烈”的方式进行,类似东航云南模式或许是一个可行的路子。
5月31日,东航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订协议,将由东航与云南省国资委成立双方共同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使原本为东航分公司建制的东航云南分公司变身为东航控股子公司。
重组影响有待观察
东航、上航的重组可以说启动了国内航空业的第二轮重组热潮。
2002年,国务院《民航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中国民航业第一次重组。九大公司整合为三大集团,也就是目前的国航、东航和南航。此后,三大航空公司竞争力不强的言论一直在市场中传言,无法和国外的航空公司竞争。
2008年12月9日,国家民航局提出的拯救航空业十大措施中,则明确提出要“支持联合重组”。二次重组率被提及。
而东航、上航的重组并不是因此,可谓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在当前国际、国内航空业并不好的情况下以及国内民航二次重组的引导下,双方重组找到了“借口”。
对于二者的重组有何影响,邹建军告诉记者,重组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和市场预测的有差距。因为在实际运营中,东航和上航都是盘踞同一市场,二者的航线有许多的重叠性,除了可以节约航线外,还有互补性。至于二者重组能否起到1+1>2的作用,还有待市场考验。
“东航和上航在国内航线发展的空间并不大,而在国际上的作为可以值得期待。”邹建军说。
重组上航后,东航还将做什么?
根据公开的资料查询,东航2008年净亏损高达 139.28亿元,资不抵债达110.65亿元,而上航去年亏损达12.49亿元。其中,截至今年1月初,国航、东航及上航等3家国有航企金融衍生品的账面亏损总额已经达到131.7亿元。
此次,东航重组上航对于二者能否走出亏损困境,目前还不得而知。东航不会停止于此。
消息人士称,东航和上航重组的同时,“东航还会恢复和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合作谈判”。不过,这则消息都没有得到当事双方的证实。
记者从国际航协了解到,从航协的角度看,他们鼓励国内民航兼并重组,毕竟全球已经达2000多家航空公司。国际航空业已经开始兼并重组潮,世界航空业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很多航空公司破产倒闭。一些传统强者也展开一轮兼并高潮,如汉莎航空兼并奥地利航空,法荷航空并购意大利航空,英航并购西班牙航空。
不过,上述消息人士声称的东航未来六大动作,已经实现其一,其余五件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