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与合作中把东航优势最大化――访全国人大代表、东航集团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3.14
【版次】第01版(民航要闻)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本报记者 赵继岚
“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内航空公司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不少人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
记者:面对当前民航发展的新形势,东航在发展战略上有哪些调整?
刘绍勇:2010年,中国民航在民航局领导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0年中国民航发展势头不错,有三方面原因: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
但是,我觉得,2010年航空业有两种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首先是行业高波动性和低收益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其次是行业受到能源和资源限制,加之外部的各种影响,行业的脆弱性没有根本改变。“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说,民航业大有前途,但是基于两个“没有根本改变”,民航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去年的良好形势而盲目乐观。东航人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我们走出了谷底,还没有走出低谷”。第二句话是“我们有进步的喜悦,没有骄傲的资本”。这两句话时刻提醒我们还要加快发展,加快改革。我非常赞同一位哲学家说过的一句话:“当内部的变化慢于外部的变化的时候,这个企业是走下坡路的时候。”
面对中国空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应对国内高铁对民航业的一些压力,东航的发展战略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适当调整:第一,要开辟一些有收益的远程国际航线,比如3月份开通至罗马航线,同时我们还会增加原来已开辟国际航线的频率,比如至巴黎航线变成一天两班,以此来增加国际航线在所有航线结构中的比重。
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