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为了生命“续约”——记湘雅二医院驻龙山县科技特派员刘绍坤博士

为了生命“续约”——记湘雅二医院驻龙山县科技特派员刘绍坤博士

作者:段涵敏 出版日期:2012.06.20 点击数:0

【作者】 段涵敏

【报纸名称】:湖南日报

【出版日期】2012.06.20

【版次】第06版:综合

【入库时间】20120820

【全文】

本报记者 段涵敏

40岁的向某从高约30米的山头摔下来,经过刘绍坤博士及其团队22天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搏斗,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如今已能自如下地走路。

在湘西北边陲山区的龙山县,刘博士多次成功抢救危急重病例,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不胫而走,在土家苗寨传为佳话。

刘绍坤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博士。作为科技特派员,他来到龙山县人民医院科技扶贫迄今已满3个月,就在圆满完成任务之际,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再干3个月!

“我希望再花一点时间传、帮、带,提高当地医护人员临床水平,以帮助挽救更多生命。”当记者问起“续约”原因,刘绍坤回答得很实在。

回忆起向某起死回生的经历,刘绍坤连称“奇迹”。患者从30米高的采石场山头摔落,送到医院时仅有微弱气息,出现昏迷和失血性休克,左右瞳孔不等大等圆,左侧肢体瘫痪,右侧胸部7根肋骨骨折,并出现严重血气胸,脾脏破裂出血,连血压都测不出了。

此刻病人生命以分秒计算!作为抢救组长,刘绍坤一直坚守在病床旁,他很清楚像这种病人,必须经过手术关、休克关、昏迷关、感染关等10多道关卡,才有可能幸存。

术后患者一直持续昏迷不醒,且反复出现高热、呼吸衰竭、气道痰阻等多种并发症,在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有人建议将病人转往上级医院抢救,但刘绍坤认为患者病情严重,不适合转院,并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

终于在第22天,患者奇迹般地恢复意识了!此时恰逢周末,刘绍坤准备回长沙,因为爱人严重腹泻3天,儿子已多次打电话央求他回家。就在车子开出县城120多公里时,他接到电话得知病人突然血氧饱和度下降厉害。他意识到很可能是病人气道痰阻或是出现了气胸,若不及时处理将随时有生命危险。

刘绍坤犹豫了!回想2003年爱人正怀着5个月身孕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抗击“非典”;2009年“甲流”暴发流行时,他一去就是封闭一个月的抢救工作;今年刚刚结束与爱人长达6年的两地分居生活,他又主动请缨来到千里之外的边远山区,刘绍坤内心深处对妻儿充满愧疚。

但想到病人的生命可能因此而消失,他果断掉头返回,将病人从死亡关口又一次拉了回来!

据不完全统计,刘绍坤在龙山县的80多个日夜,已先后诊治了呼吸科及其他相关专科各种患者1500多例,其中还创造了该县人民医院诊断史上的数个第一例,例如诊断了该院第一例“干燥综合征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第一例“肺结核合并肺泡细胞癌”患者、第一例“肺隔离症”患者、第一例“结节病合并双侧胸腔积液”患者等。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