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门前品大戏读靓变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7.06
【版次】第08版(专版)
【入库时间】20120820
【全文】
33集大型电视剧《家在南三条》播出以来,让观众实实在在地领略了一番庄上风情,不时出现的熟悉街道和建筑,无疑增加了品读大戏时的亲切感和现场感,但更为要紧的,还是这部写实电视剧所唤起的对转型期的城市记忆,富于传奇色彩的发展环境以及人物心态的展示,它们更能强烈地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关注,抢占收视份额。
故事的发生地和演绎地,说是“家在南三条”,可立足的是石家庄。南三条的变迁,恰成了这座北方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伊始,人们对于市场和商贸业态的认识仍是朦胧的,只知把紧的“口子”松敞多了,于是就乍着胆子在火车站与汽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开始了“以桥为市、以地为铺、一副货担、赚取微利”的民间小商品交易活动,小商贩们不断地将日用小商品运往北方市场销售,短短几年时间里,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石家庄第一大工业品集市”,得以正名为“南三条市场”。
发展过程中,经政府部门规划,又把南三条综合市场分行划市,建立起多个专业市场,接着又实现了向现代化、规范化大型专业商城的飞跃。这个专业商城的姿态是吸引人和振奋人的,不仅招来了更多的淘金者,而且名优商品在市场唱起了主角,确实成了一方投资的热土和创业的家园。这些火辣辣的生活现实,成了记录和展现这段历史时期的鲜活题材和生动资料。编导者是清醒和明智的,只有把握住这条“活鱼”,方能突显出新时期大潮的波澜壮阔。“三贴近”的艺术创作主张,成全了影像作品的现实价值。
当然,《家在南三条》受到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除了题材的把握以外,还塑造出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们有思有为、有情有义,在经济生活的开阔舞台上,演唱着威武雄壮的话剧。直到剧本尾声,剧中的人物仍在奔忙着,在观众面前不断地交流诉说着。无论是一些为大家所喜爱的,还是几个不为人“待见”的,在整个故事和人物形象身上,都能鲜明体现出从商的信条,即“诚信”二字,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逢此炽热的季节里,怀着激越情感在自家门前品赏《家在南三条》乡情大戏,唤起转型期的难忘城市记忆,怎能不令人“动其心,奋其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加以推进,以期圆满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目标。正像剧情所宣示的那样,为此要继续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家们心情舒畅地干事创业,让铜板在石家庄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跳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