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旺长声声里:“夏满芒夏暑相连”刘绍本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5.19
【版次】第04版(周末广场)
【入库时间】20120820
【全文】
读孙犁小说,很为作家给主人公的命名艺术所惊叹。比如《风云初记》里子午镇上那个小做活儿的,叫芒种;《铁木前传》里那个伶俐狡黠的黎家小姨子,叫小满;原来都是百姓大众所熟稔的夏日节气的称谓,正符合他们青春年少的秉性模样。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过完了春日里的那六个,“谷雨”之后,便迎来了夏三月。这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进入夏令,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已达18度至20度,有的平均气温近22度,正是“百花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诗中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种田。”农事劳作忙啊。
这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也是夏令节气的头一个,叫立夏。《礼记·月令》解释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的是动物开始出动,植物开始猛长。
立夏之后,便是小满。这是夏日里的第二节气,即每年的5月21日或次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刻。“麦到小满日夜黄”,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只是小满,还未太满。而时至芒种,标志着农作物成熟的意思,“忙着种”,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而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下种最忙乎的时节,收、种、管交叉,劳动者最忙,不得闲在。接着是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民间此刻多行面食,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谚,又有“不过夏至不热”之说和“夏至三庚数头伏”之俗。至于每年7月7日或8日的小暑,暑则表示炎热的意思,而小暑表示还不十分热。此时人体阳气旺盛,“小暑吃豆芽”,进入三伏天气宜多吃些清凉消暑的食品。继至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便是全年第十二个节气——大暑。古时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此刻正值中伏前后,大部分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民间在紧张劳动的同时,还有饮伏茶、烧伏香等习俗。看看,在整个夏季这六个节气里,伴随着自然界中作物旺长拔节声声,人们始终奔走劳碌着。
华北夏季干旱早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所以生物节水已成当代科技界研究的前沿课题。石家庄农科院长期坚持小麦节水高产协同育种,近20年来,创新了高效的节水高产育种新方法,培育出了石家庄8号、石麦15号、石麦18号等系列节水高产小麦品种,因此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挑战“夏满芒夏暑相连”节气的固有安排并取得成功,说明我们是古老华夏有出息的好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