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真情结得电教缘:——记市党员电教播放员刘绍义

真情结得电教缘:——记市党员电教播放员刘绍义

作者:林思华 出版日期:2007.04.01 点击数:0

【作者】 林思华

【报纸名称】:闽北日报

【出版日期】2007.04.01

【版次】第1版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编者按】农民发展生产,最愁的是资金,没有资金,有再好的想法也难以致富。如今,这一瓶颈开始得到破解,下文中的“小额信用贷款证”和“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便帮助众多农户解了这道难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好政策不断出台,一件件好事实事都办到了农民的心 坎里。我们也期盼有更多的农户拥有这样一本“生财证”,期盼银行有更多的钱变成农民发展生产的钱,为农民致富再助一把力。

前言1983年,南平市的一个县级组织部门开始采用一种全新的模式教育

党员———拍片放映,从而拉开了全国党员电教工作的序幕。许多年过去了,作为全国党员电教工作的发源地,南平电教队伍中发生了很多感人事迹,他们怀着质朴的热诚、炽热的激情,奉献在电教工作的第一线。刘绍义,就是其中的平凡一员。

“工作需要,咱就干呗”

1994年,在延平区西芹镇文化站工作的刘绍义被领导叫去谈话。当时西芹镇电教队伍严重缺员,镇领导了解到刘绍义在部队时搞过宣传,也懂摄影,便想让他挑起党员电教这个担子,刘绍义一口答应下来。从那时起,刘绍义便成为这个镇上的电教播放员。老实说,播放员这份工作比呆在文化站辛苦多了,因此,在一般人看来,刘绍义被“贬”了。刘绍义当时想,工作需要,咱就干呗。

有一天,刘绍义到西芹村放电教片,村民钟大妹找到他:“刘老师,你一定要帮帮我呀!”原来,钟大妹承包了15亩山地种橘子,结出的果又苦又涩,根本找不到销路。刘绍义一听,这事儿该帮,便向有关专家求助。专家分析,这是种植方法落后造成的,向刘绍义推荐了几部技术类片子。刘绍义便把片子放给村民看。来年,钟大妹按电教片上教的办,当年纯收入6万多元。

经过这件事,刘绍义开始明白电教工作的重要性,从那以后,他刻苦钻研电教工作技能,并自学种养殖技术,开始将电教工作当成事业来干。

自从有了电教片,西芹镇好事不断,浆甲村的官振木、吴忠彩等人种食用菌发了财,吴盛娣种竹笋发了家,留墩的刘启元养鸡成了百万富翁……在村民致富的背后,都能找到刘绍义的影子,他精心选择的技术片,使村民们学到不少技术,摘掉贫困的帽子。

与死神擦肩

刘绍义干电教,那真是着了魔。为了便于给全镇十里八乡的村民播放电教片,他自掏腰包买了辆摩托车,早上七点钟,他就骑车出门,八点准时到村里给大家放片,一个村放完还得赶到其他村放映,常常要半夜十一二点钟才能回家。一天半夜下着滂沱大雨,刘绍义在回家的路上翻车了,整个人被甩出去好几米,胳膊和右腿摔伤了。他忍着疼痛回到家,怕妻子担心,也不开灯。妻子问:“咋不开灯啊?”刘绍义说:“省电。”妻子嘀咕了几句,把灯打开,顿时惊呆了, (下转2版)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