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刘绍英创办农业开发公司—— 以信立业 6年助农增收50

刘绍英创办农业开发公司—— 以信立业 6年助农增收50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6.1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绵阳日报

【出版日期】2011.06.18

【版次】第06版:市民生活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6年前,她从房产公司白领到农业公司董事长,如今成为绵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企业、绵阳市科普示范基地,资产近2000万元,累计发展农户基地一万余亩(6000余户),引领农民直接增收超过5000万元。她以诚为本、以信立业,赢得员工、农户、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她就是四川佳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英。

不干白领 办起农业开发公司

1995年,刘绍英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市内一家房产公司,当上了“白领”。在这里,她找到了另一半。小两口收入不菲,几年下来,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开始,他们接了一些小型的建筑活。“搞建筑三角债太麻烦了,我们的实力不够。”夫妻俩不敢做大,决心另寻项目。此时,刘绍英的一位同学来她家做客,这位同学是西南片区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得知夫妻俩的想法后,他说,如今大型超市的农产品一般都是从基地直接进货,销售渠道非常好,因此建议刘绍英搞有机蔬菜生产,投入不是很高,几乎都是现款交易。

种菜?刘绍英和丈夫完全是门外汉。尽管刘绍英出身农村,对农事却几乎不懂,但同学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她和丈夫赶紧四处调查,不看不知道,原来有机蔬菜的项目很有前景。于是刘绍英同丈夫拿着自己的积蓄加上借来的总共70万元,毅然辞职投入了这项新的事业。2004年6月,占地100亩的佳昊农业开发公司在绵阳农科区诞生。

信守承诺 种菜鼓了农民“钱袋子”

创业初期,刘绍英以百亩地为基地,几间土坯房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从白天生产到夜晚销售、从田间管理到机器维修,都亲自动手。没有流动资金,她把种下的蔬菜作抵押,赊购种子和肥料,期盼着蔬菜丰收和销售后,付清农资欠账能稍有盈利,才对得起凑钱支持她创业的哥哥姐姐。可是,令她猝不及防的事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刮来,她和员工虽然耗尽全力抢险保菜,但几十亩蔬菜还是被摧毁了。

员工和农资商们看到灾后的惨景后,除叹息之外,还担心着他们的工资和货款。三天后,刘绍英借朋友的房子作抵押贷款,不仅如数支付了工资和欠款,还退还了哥哥姐姐的股金,以免他们承担更多的风险。她的举动,让所有的人都折服了。农资商和农户都说:“刘董如此诚信,只要她还要干下去,我们都愿意支持她!”

2010年春,公司在玉皇镇老君村带动农民种植韩国朝天椒,由于是引进的新品种,当地农户疑虑重重。刘绍英请村干部和农户到公司示范园参观,耐心宣讲,总算发展了200多亩种植面积。按照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合同,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按1500千克/亩保底产量,2元/千克的最低保护价回收产品,并承诺随市场行情上涨可适当提高收购价格。

收获季节到了,市场的行情涨了,刘绍英为鼓励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把市场行情上涨带来的利润让给农户,把收购价加倍提高到4元/千克,使广大农户仅一季就获得了平均每亩收入近6000元,最高的每亩收入达到10000元。农户们得到丰厚的收入,亲身体验到刘绍英和公司的诚信之举,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现在,这个村农民主动与公司合作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

以诚相待 新鲜蔬菜落户各大超市

作为省人大代表的刘绍英,在省人代会上主动提交了关于蔬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的代表议案,指出,蔬菜类农产品多以鲜销为主,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大都存在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极不规范的问题,安全检测涉及面不足一成,建议尽快制定四川省蔬菜类产品市场准入条例。

刘绍英认为,制定市场准入条例能提升和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能有效地解决质量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问题。

“以诚为本、以信立业”,刘绍英的经营理念为公司打牢了群众基础,更赢得了商业先机。在与沃尔玛、好又多等大超市以及市场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刘绍英始终要求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准售出,并建立了严格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为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她率先在本市蔬菜行业提出建立产品溯源的质量追踪体系。

诚信经营使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诚信的口碑,6年来,无一例客户投诉重大事件发生。2010年11月,公司所属关帝有机蔬菜产业示范园被沃尔玛(中国)公司正式授牌定为农超对接基地。

(本报记者 曹代义 苏东华)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