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刘绍刚书法篆刻展举行
【作者】 刘文思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2.04
【版次】第04版 (城事)
【入库时间】20120110
【全文】
全媒体记者 刘文思 报道
晨报淄博12月3日讯 今天10:30,《见贤思齐——刘绍刚书法篆刻展》在淄博书画院举行。本次展览共会集书法篆刻家刘绍刚近来的90余幅作品。淄博市部分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山东省内的业内同行出席并参观了此次了展览。该次展览将展出六天时间。
刘绍刚是当代著名学者型书法篆刻家,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本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他根据为山东省博物馆书写的八体书孔子论学《论语》卷改写的册页、根据为山东大学书写的八体书孔子论学先秦诸子卷改写的册页及部分篆刻作品。
记者了解到,此次书法篆刻展是刘绍刚在淄博的首次个展,为此,他特意为本次展览创作了《齐鲁圣贤》系列作品。而此次展览定名为《见贤思齐》也是因为展览内容多为先秦圣贤语句。
据了解,刘绍刚的首次个展选择在齐国故城淄博,是表达他对于曾经是世界文化之都的“稷下之学”所在地齐国的景仰之情。
作为现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室主任,刘绍刚在对于文字内容与形式的考究上,充分发挥了长期研究出土文献学者在文字学上的优势,对于文字内容与形式的考究,也使得在他在运用古文字方面得心应手。
刘绍刚的古文字书法,很多是利用新发现的楚简文字,吸取了蒋维崧先生将楚简文字与金文结合,既有在竹简上书写的用笔变化,又有金文的结体整饰。因此,现场有专家认为,刘绍刚篆书风格之所以如此多样化,正是因为其对古文字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也都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
参观现场一位爱好书法的市民也表示,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对于字的深入了解,能够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临摹是一种层次,创作又是另一个层面,而从这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飞跃中是需要营养做补充的,而在这其中,文化底蕴和对文字的研究领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市民在认真观看作品。 刘文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