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精勤 学验俱丰———记主任中药师刘绍贵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6.26
【版次】第02版:教学科研医疗:第196期(总第196期)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名医档案]
刘绍贵,主任中药师,评审专家,全国第三批和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现在附一院药剂科工作。长期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工作,对中医品质鉴定、炮制、制剂、调剂、贮存保管及中药合理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除精通中药专业理论,掌握前沿研究动态外,在中药临床应用研究领域有很多独到见解,是湖南省首席中药专家,被许多人称为德技双馨的专家和后学者的楷模。
[名医之最]
最喜欢读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医学心悟》。
印象最深的中医格言:孙思邈的“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暑湿感冒。
最常用的处方:藿香正气散。
最常用的中药:党参、白求、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补益脾胃药。
[医学感悟]
读书不忘临证,临证不忘读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是中医治学规律的体现。勤奋耕耘,才能铸就一技之长。
[名医小传]
刘绍贵主任中药师于1960年进入我校学习,1964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4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教育和医院药学工作。他青年时期即已活跃于中医药学术界,在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全国医院中药管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学术团体长期任职,并先后担任过11种以上专业期刊的副主编、常委编委、编委,在湖南省医药卫生界享有良好声誉和很高威望。
淡泊名利 两袖清风
刘绍贵淡泊名利,为人平实,勤奋敬业,治学严谨。他坚信“严谨治学,锲而不舍,必致学验俱丰;忠于职守,勤奋敬业,必致事业有成;诚信笃朴,仁厚宽容,可受众人爱戴;公正廉洁,淡泊名利,可留一世清名”,并以此鞭策、激励和制约自己,总结提出了许多治身名言。譬如,“淡泊名利,才可脚踏实地面对人生,也才能豁达大度。”“一个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立足平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能稳健地走完人生之旅,进入一个可及的顶点。”“只有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秉公办事,与人为善,诚实守信,才有人格魅力。”……他主持医院药剂科工作15年以来,真正做到了洁身自保,受到业内人士好评。
精勤耕耘 术业精湛
刘绍贵以惊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不断夯实了专业理论和技能,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断汲取文、史、哲、医和现代科学知识。它先后钻研过的经典和权威性医药著作达200种以上;阅读了大量文、史、哲等方面的著作和政论性书刊;30多年来一直自费订阅了5种以上专业期刊和多种报刊,在阅读中作出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摘录或剪辑;并坚持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不断接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在专业领域内,刘绍贵对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造诣很深,对中药鉴定、中药炮制、储藏保管和调剂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深入,实践经验丰富;在药事管理尤其是医院药事管理研究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管理经验丰富。如在炮制方面,对地方习用的传统炮制工艺与炮制理论,有毒中药的炮制,辅料炒炙、净选加工等方面均很精通;对临床常用的600多种中药的性味、功用、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以及临床常用方药等能做到应答如流,尤其对有毒中药、贵重中药及某些需要特殊处理药物的规范应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孜孜不倦 硕果累累
刘绍贵认为,中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应用,因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并将其作为日常业务工作的着力点。围绕临床用药质量、中药应用规范化和临床药学研究,以及饮片形态变异、单剂量包装、中药煎服法、中药调剂配套改革研究开展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所在医院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成为省市医药卫生单位药品质量管理的标杆和典范,在全国性检查评比中曾多次获得第一。
刘绍贵提出了中药规范化研究的范畴,并率先在全国性学术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中药规范化研究”一文。他率先总结提出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先后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相关文章。他曾设计中药单饮片单剂量分装,并率先在《医药经济报》和《中国药业》上发表文章,力陈中药饮片单剂量分装的6个优势。《医药经济报》以“迫在眉睫”为题刊登在头版头条,该设计不久即在上海、深圳相继推行,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组织推广使用。
刘绍贵承担了《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事管理学》等课程的系统教学,负责多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4名师承人员的带教;主编出版了《常用中药鉴别》等20余部著作;发表了“铁笛丸方药变异考析”等7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了“玄麦咽康含片的制备工艺与药效学研究”等科研课题;负责起草了全省医院中药工作管理办法、管理标准与规范、管理制度、检查评审标准与细则等。
[推荐词]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两袖清风德行高尚。笃朴仁爱芬芳四溢,精勤不倦硕果盈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