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赞刘绍荟线描长卷《叠彩远眺图》

赞刘绍荟线描长卷《叠彩远眺图》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4.2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桂林日报

【出版日期】2012.04.25

【版次】第07版:文化报道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叠彩远眺图》(0.5米x8米)刘绍荟作

□刘巨德

著名画家刘绍荟先生所绘《叠彩远眺图》,是一件以超乎寻常的手法描绘桂林山水的白描长卷。画家没有用淋漓的水墨点染烟雨中层叠的山峰,也不以清丽的晕迹幻化明镜般的漓江,而是果敢地择取绘画最单纯的语言——— 线,通过对笔下线条的蜿蜒流动,昂扬垂洒,疏松密紧,刚柔急缓的把控,如春蚕吐丝一般,在线的空间中倾吐着心灵中蕴藏已久的艺术激情与智慧,沉静忘我地成就了一幅收尽桂林奇峰秀水的白描长卷——— 《叠彩远眺图》。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

绍荟先生当年在叠彩山上作《叠彩远眺图》的心境与状态,恰与《林泉高致》所述对画家作画的最重要的要求相应合。他初到桂林,登上叠彩山顶,俯瞰这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山交叠;波光碧影,百舸竞秀,绿水绕城”的美丽城市,便对桂林的山水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于是“顿感神清气爽,画画的激情油然而生”!可谓神于好之;他从容地拿起画笔,怀揣馒头,中午不下山,坐在叠彩山顶一天画七八个小时,持续坚持画了一个星期,不畏艰苦,不怕失败,当是做到了精于勤之;他从叠彩山顶上以360°的视野环视东南西北,细心地观察体验每一座山峰的动态特征,以取其势,并不断地移动自己的视线,体悟山峰、城市、河流天然合一的脉络与气象,亦可谓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

绍荟先生十分崇尚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传统,对于线条在绘画中的表现力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敏锐的感觉。作为一幅山水画长卷,《叠彩远眺图》有着极为成功的整体布局,画家脚下的叠彩山位于长卷的中央下方,以此为中心,展开了桂林山水的全貌。虽为长卷,可尽情舒展,但画家却似乎更注重画面的连贯与紧凑。画家充分利用线的表现力,以刚劲顿挫的密线画近景,远山则以轻松流畅而疏朗的线条来表现,深远的空间效果便在这线的韵味变化中自然地生成了。线是造型的筋骨,绍荟先生选择用线画桂林山水,自然是由于这里奇特的地貌结构给予他的震撼。

以长卷的形式描绘千里江山的壮阔景色,是中国绘画的创举。绍荟先生的《叠彩远眺图》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魂的生命力,它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80年代桂林的全景风貌,那不变的山山水水,环抱着正在悄然变化的城市,同时,更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一位艺术家鲜活的灵魂。

(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