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的“娘打孩子论”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4.04
【版次】人生品味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1979年3月的一天,我到光明胡同拜访刘绍棠。当时他家已经坐着两位客人。一位是文学评论家蓝翎,一位是丛药汀。后来,浩然来了。不知道蓝翎以前和浩然见过面否,但他不客气地说起了对浩然小说的看法。他说《艳阳天》好,把看家的本领全拿出来了。但《金光大道》没金光,写一部就算了;《西沙儿女》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人物是京郊的农民。浩然听了脸有些发红,但也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反驳或者辩解的话。绍棠说:“浩然是个好人。如果换个人,处在他的地位,会比他做得好?我看未必。浩然没往上爬,不当官,没打小报告,没写效忠信。”浩然很感动地说:“绍棠,我很感激你。我倒霉的时候,你带着老母鸡和老林(林斤澜)一道去看我;你倒霉的时候,我却没想着你。”绍棠说:“浩然,我们俩都是党的孩子,只不过呢,你是听话的孩子,我是调皮的孩子,结果是咱们俩都挨了打。娘打孩子,孩子也就不去计较了。”
以上这些话,大概就是后来社会上传言的“娘打孩子论”的原形。有人理解,有人不以为然。但我当时听来的感觉,刘绍棠说这些话时是非常真诚的,决不是有意说给谁听的。
(摘自3月28日《光明日报》作者刘孝存)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