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上的情感是内心的呼喊
【副篇名】广西美协名誉主席刘绍昆称要引起共鸣须先触动自己心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8.28
【版次】第Z06版(诸城读本)
【入库时间】20130930
【全文】
高大的身材,文雅的外表,艺术气息与浪漫气息融为一体,这便是刘绍昆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67岁的刘绍昆,沉着稳重之中却难掩所散发的年轻朝气。
刘绍昆现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协会常任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广西油画家学会主任。8月25日上午,在道邦艺术馆举行的“拈花听禅――黄三枝中国画品鉴会”上,记者有幸见到了刘绍昆。
诸城之行第一次来诸城感触很深
据了解,刘绍昆这次来山东已有半个月,之前在威海海边写生,8月24日是他第一次来诸城。刘绍昆说,早就知道诸城是一座文化历史名城,出过很多的政治家、艺术家,人才辈出。“这次来诸城让我震撼,感触很深,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决定在这儿进行一段时间的写生创作。”刘绍昆笑着对记者说。
据刘绍昆讲,以前他来山东都是走马观花,未能好好学习、研究一下山东的历史文化,这次从广西南宁来到诸城,接触到了诸城派古琴,表示“要学点东西回去”。刘绍昆虽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但是仍然抱着一种谦逊接纳的态度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令人敬佩。
据道邦艺术馆馆长朱德华介绍,刘绍昆将在诸城停留五天左右,在这短暂的停留期间,刘绍昆将在诸城进行实地写生,参观博物馆,并领略一下诸城独特的恐龙文化和厚重的传统文化。
绘画人生油画陪伴走过五十多年
刘绍昆告诉记者:“十六岁那年,我便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绘画。并非家族的熏陶,只是偶然间接触到了油画,便喜欢上了油画。”从那时起,油画便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刘绍昆是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北京部队呆过五年,后来在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师从阳太阳先生学习油画,毕业后便到了广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此后便一直留在了广西。
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了四年后,便到了文革时期,但是这期间,刘绍昆也一直呆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绘画。刘绍昆告诉记者:“我的一生经历过不少的波折与困难,但是我一直未曾放弃过绘画。”
如今,刘绍昆每天有七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都在作画,就连中午吃饭时间他也是在创作室度过的。当记者问他是什么样的毅力让其坚持作画50多年时,刘绍昆表示:“我觉得只有绘画才能表达我内心的情感,懂的我的心,所以不存在什么毅力,只是绘画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创作思维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观
谈及绘画,刘绍昆说:“以前总是看别人是怎么画的,跟着别人学习作画。后来明白了,绘画不仅要学习技艺,更要用自己的头脑,要有自己的创作思维。”
前几年,中宣部邀请全国知名画家进行历史性题材的绘画创作,刘绍昆负责创作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史事件油画的创作。创作初期,他进行了大量的史料阅读与调查。“以往,有不少的画家画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个主题,但是大多都是描画了起义轰轰烈烈的悲壮场面。我觉得这场起义的失败源于农民的无知性与局限性,所以我的作品是以农民的鲜明特点做铺垫的。”
画面中,一群跪在地上的农民,仰望苍天,向上天祈求,让观赏此画的人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绘画就是把文学历史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要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把历史性和艺术性真实地表现出来。”刘绍昆说,“作画时,你就是导演、编剧、演员,你要安排布景、服装,还要协调舞台调度,这一切的安排,就是你在作画。创作时,你只有触动了自己的心弦,你才能引起共鸣,拨动别人的心弦。”
创作理念乐观每一天幸福在当下
“历史总在发展,会这样会那样,人不能被这种纠结所左右。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经历很多颠簸,人要以乐观浪漫的心态面对每一天,幸福在当下。”在刘绍昆的绘画作品中,没有悲哀的影子,只有美好呈现。“要注意身边的美好,不痛苦于不顺心之中。”刘绍昆注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与思考,注重人的情感与追求,用积极乐观、浪漫美好的形式将内心的情感跃然于纸上。
“绘画不仅是为了学一门艺术,而是人在一生中把握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在绘画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作为画家,要把大爱呈现给人类,传播于社会。”刘绍昆说话时,嘴角总是带有一丝微笑,他的艺术也如嘴角的微笑那般悦人心弦。刘绍昆的艺术具有鲜明的理想与浪漫精神,在一深一浅的画笔之下,为人们带来了内心的放松与温暖。
本报见习记者岳锡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