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每次给出差回来的教师留了饭
【副篇名】工作上要求严格,生活上像朋友,这是永靖中心学校所有教师对刘绍玉的评价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4.22
【版次】第(A28)版(公共)
【入库时间】20130430
【全文】
永靖中心学校教师团队都市时报记者 郎晓伟
都市时报见习记者尹翔首席记者李鸿睿
刘绍玉一直强调,永靖中心学校的今天,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是社会各界和她的团队给她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永靖中心学校共有15名教师,4名男教师11名女教师,大多是年轻的80后,他们与刘绍玉共同坚守在这个偏远地,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李琼:
工作之外,刘校长和大家是好朋友
从2004年至今,李琼已坚守了9年。在这个稍显闭塞的学校教书,李琼怡然自得。
“从来没想过离开”,李琼对这份工作高度认同,2004年她从昆明师专毕业后来到这个学校。9年来,她一直担任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李琼的老公是一名大车运输司机,赚的钱比她多,这并不让她羡慕。9年来教出一批批学生,是她自豪的最大资本。点开笔记本电脑里的qq空间,海量相册里存储着她和学生们的合影,“假期一到,我的学生都会来家里找我玩”。空间里是她和孩子们在自家果园里的微笑留影。
“在工作上,刘校长会要求得比较严,工作之外,她和我们是好朋友,在这里干得挺开心。”刘绍玉说。
毕国良:
只有周末才能看到孩子有点愧疚
出生于1984年的毕国良,刚刚被任命为学校的党委书记,他已有10年工龄。2006年,谷律和团结合并,在谷律教书的毕国良成为刘绍玉的同事。
刚入职时,毕国良也不适应山区学校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孤单就侵袭而来。作为年轻人,他曾打算放弃,但作为前代课教师的父亲的一句话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的条件比我父亲那时好多了,教好学生,也算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成为刘绍玉的下属,毕国良的感觉是:“她是个好人,在工作上要求很严,但在生活中,就不是那样了。”
如今,刚成为学校的党委书记,他要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已不再担任主课教学任务,只担任每周六节的书法课,由于天天要守在学校,他还不到两岁的孩子只能全部交给岳母来照顾。“一周下来,只有周末才能见得到孩子,心里有点愧疚。”
邬云保:
家中发生变故校长带头募捐
2010年4月,邬云保家中半夜突发火灾,一夜之间,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全部被烧成灰烬,更不幸的是,家中70多岁的老母亲及侄儿、侄女也失去生命,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邬云保备受打击。
刘绍玉闻讯后立即召集学校同事赶到火灾现场,帮助邬云保处理事故现场,并在当天妥当安置其家人,还买来电磁炉、电饭锅等生活用品。处理完事故后,刘绍玉在学校带头募捐。
这件事让邬云保深受感动,“工作上是肯定要求得很严的,但对我们这些小辈的关注,她真的就像个无微不至的大姐一样”。已参加工作18年的邬云保现在是永靖中心学校副校长。“我教出去的学生,好多大学都毕业了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刘萍:
看到校长敲门送来饭差点泪奔
刚从昆明培训回来,有人敲响了刘萍的宿舍门。是刘校长。
“当时我眼泪差点掉出来了。”刘萍说。作为永靖中心学校唯一的英语老师,肩负着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近半年来需要不时地到昆明参加培训。
“她怕我回来晚了吃不上饭,所以每次都给我留饭。”2012年进入永靖中心小学的刘萍说,“她像母亲。”
老家在宣威,除法定的假期,刘萍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家人都很支持我在这里工作。因为他们都知道我这里有一拨相处融洽的同事,更有一个好校长”。
现在,仅六年级的英语与小升初有一定联系,但刘萍还是觉得责任重大,出去培训,她都会尽量调课,争取不落下任何一堂课。在她看来,这也是刘校长带领的这一团队给她最重要的影响。
丁娟:
在学校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如果没有刘校长的关心和团队的亲密友情,作为一个外省人,我可能很难待下去。”老家在安徽的丁娟说。
丁娟2005年到的永靖,在此之前,她是个“兵”。“当时退伍时,民政局组织考试,我连云南方言都听不大懂,也知道团结乡这片是少数民族,所以就选了永靖这个名字不拗的地方。”回忆起当时的选择,丁娟忍不住笑出声来。
谈及对刘校长的评价,丁娟很干脆。“她是领导,在教学方面有问题她直言不讳;在生活上,是朋友是长辈,一直以来,她都十分照顾我们,干活总是亲力亲为。”
从最初的后勤工作,到考了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丁娟已是一名数学老师,并且,在永靖中心学校,丁娟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
蒋润:
我们团队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我们团队的目标是‘没有蛀牙’。”蒋润人如其名,音色像极专业的动画片配音演员。
事实上,“没有蛀牙”是句俏皮话,它指的是学校所有工作“没有任何一点缺陷和漏洞,追求完美,包括每一堂课的认真对待,也包括学生生病第一时间赶到,产生困扰第一时间关注。”
她的谈吐风格像是孩子们的大姐姐,现在,她教的是一年级语文和数学,在此之前,她刚带完一个六年级。“做老师虽然辛苦,但我觉得很充实,每天和孩子们同起同睡,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保持一颗童心。”蒋润说。
蒋润是2010年毕业后就到永靖中心学校的,在她看来,自打来到永靖学校之后,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主动改变,而在此之前,她觉得自己仅仅是个想跑得远远的“小愤青”。“这种心理变化很神奇,向水流向下一样,我觉得这是刘校长,也包括整个团队给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