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刘绍宽的教学、办学与治学

刘绍宽的教学、办学与治学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6.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温州晚报

【出版日期】2010.06.05

【版次】第07版:东瓯人文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刘绍宽墨迹 林勇提供

《厚庄诗文续集》

宣统二年温州府中学堂监督刘绍宽发给学生的毕业文凭

刘绍宽在温州教学、办学、督学,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业绩。据陈镇波先生所撰《刘厚庄年谱》,刘绍宽自20岁开始教书,35岁被聘为平阳龙湖书院山长,38岁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历七十日,著《东瀛观学记》一书,介绍日本的学制、管理、教育内容与方法,以及社会重视教育的情况等。本书1905年刊刻,孙诒让作序。孙先生另在信函中对本书评价较高:“大著游记,于日本学制之善,考察至详,于中国学界,大有裨益。浏览一过,足开蒙蔀,钦佩无似。”39岁时协助孙诒让在温处学务分处任编检,40岁担任温州府中学堂监督,办学态度严谨,能“力矫学风,整校务,肃校规”,致力于整顿校风,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并深入教学,兼课听课,注意学生品行的陶冶。温州出了不少知名的学者,如王国松、郑振铎、苏步青、夏承焘等,与他的努力办学施教分不开。中华民国建立,46岁的刘绍宽被推选为平阳县教育会会长。1917年,51岁的刘绍宽担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长,省立十中即原来的温州中学堂。孙延钊在《厚庄诗文续集序》中说到刘先生“始终未尝废离教育事业”。的确,刘绍宽的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探索教学实践中也不断研究办学理论,曾经作《改良小学计划书》。到晚年也未停止对教育事业的思索,认为:“方今国家淬砺于复兴之政,内治外攘,无一不基于学。”他引证《易经·临卦》爻辞:“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阐释说:“千古以教育立国之道,惟此一语尽之。盖惟有教育,然后能保民;惟思之无疆,故保亦无疆。诚谓教育之道,能日进而月化,则所以保国者,亦将日新而月盛也。”

刘绍宽治学严谨。自1915年起,编纂《平阳县志》,刘绍宽为主纂者,用力甚勤,积十年之功,始得以告成。编撰者广征前贤遗籍,先后前往玉海楼、涵芬楼、杭州文澜阁、南京图书馆等查阅摘抄有关文献。本书博综慎取,分为舆地志四卷、建置志四卷、学校志三卷、食货志五卷、武卫志二卷、风土志三卷、职官志六卷、选举志四卷、人物志十三卷、神教志三卷、经籍志四卷、古迹志三卷、金石志三卷、杂事志二卷,另有补遗、正误、考异共三卷,文征内编十四卷、外编二十二卷。具有体例完善、资料丰富、考据精审、叙述得体等四大特色,被誉为“近代地方志之佳作”。刘绍宽于1929年校考增订《方国珍寇温始末》,书由瓯风社出版。1931年应黄群之邀赴上海,校刊敬乡楼丛书第三辑。陈谧撰《刘绍宽传》,认为:“温州经术自孙诒让后,当以绍宽为第一人。而文笔谨严,皆循法度可观,亦良史才也。”

洪振宁 文/图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