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勇再造东航之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5.05
【版次】第12版(财经周刊)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4月20日,东方航空发布2008年报,其净利润为-139.28亿元,净亏损140.46亿元。
航空业去年的大幅亏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ST东航的巨额亏损可能成为中国航空史上最大亏损。据了解,这笔亏损不仅贡献了全国民航业去年亏损的一半,还贡献了全球民航业亏损的1/4,并毫无悬念地获得了A股2008年经营最惨的上市公司,被业内形象地比喻为“一年内坠毁了8架巨无霸A380飞机”。
对于管理混乱的指责,东航人多少有些认可。然而在他们眼中,东航的经营业绩不好还有很多客观因素。过去的10年间,东航股份先后更换了6届领导班子、4任董事长、6任总经理,平均每位总经理在任时间只有1年多。管理层走马观花的任期,使得管理者的失误演化成公司体制的混乱,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水平。
上任伊始,东方航空董事长刘绍勇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截至2008年底,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远超100%。客运需求疲软将是导致今年业绩前景黯淡的主要原因,今年的经营目标是切实控制亏损。目前摆在东航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减亏扭亏,恢复公司元气。
下止血药
在上任伊始,很多人就担心刘绍勇怎样去面对东航如今的烂摊子。不过这个走路和说话看上去都雷厉风行的中年人似乎并不像前任那样谨慎与敏感。他到上海没有多久就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与在座的记者坦诚地探讨东航的巨额亏损、管理弊端以及与上航合作的可能性等问题。
“刘总的坦诚为东航赢得了不少掌声和支持。”一位东航内部人士说,“刘在业内很有影响力,这能为东航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刘绍勇多次召开管理人员会议,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了东航各大单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短时间内便理清了东航危机产生的根源和突出存在的矛盾,指出“生存是第一要务”,归纳总结出东航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存在的十大管理短板。
为了走出资不抵债的困局,东航在国家注资70亿元、得到招行、浦发银行各100亿元人民币授信等“输血”同时,当务之急是必须把“流血点”止住,最重要的“止血点”包括控制运力,收缩航线和推迟交付飞机。
除止血之外,目前东航已经暂缓西藏航空公司的组建进程。与此同时,东航集团也已经与中航工业集团进行友好协商,从而降低了东航在双方合资的幸福航空公司中的持股比例。
其三,东航采取“断臂”行动,包括原合资成立的西藏航空现在撤出,降低在幸福航空中的股比,而原计划设立的六个分公司均已停下。
在他的带领下,东航通过调整航线结构和营销政策、控制成本支出等措施,成效显著,一开始每天减亏500万元,而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每天亏损额减少了3000万元,据估算,截止到2009年3月,减亏数额已超过8亿元。
东航通过退租、推迟交付等措施确保今年运力净增数控制在13架以内,比原计划减少各类飞机10架。除安全、生产急需及长远发展必须的投资外,其他项目能缓则缓,能取消则取消,公司暂缓了各类投资项目共计29项,全年共减少资本性支出约31.45亿元。
目前,在东航飞行部、客舱部、地面保障部等各岗位,减亏增效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东航机长赵宏兵说:“公司采取新举措,根据航班上座情况及时调整机型。比如按原计划将采用宽体机型,但实际上座率较低,公司将立即调配改用小机型,以节省用油。这要求机组人员要随时待命,并且有时候做好准备但不能飞,但是大家丝毫没有怨言,减亏增效应从自身做起。”
内部改革
尽管刘绍勇曾戏称,如果2009年能让东航实现盈利,那他“就是神仙了”。现在看来,刘绍勇当上“神仙”的机会很大,不过即使实现扭亏,刘绍勇面临的问题也着实不少,财务危机、员工危机、债权人危机、管理层危机、企业文化危机等等,都等着他这位“神仙”一一予以解决。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只有通过刘绍勇大刀阔斧的改革,东航才能消除多年来的管理积弊,真正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企业经营的好转为刘绍勇提供了改革的外部保障。据东航董秘罗祝平介绍,从博鳌回来的刘绍勇正忙于公司内部竞聘等各项改革。除了集体把手表调快10分钟、领导出行带头坐经济舱、对公司高管进行10%~30%的减薪等一系列举措外,刘绍勇近期最大的动作,就是针对公司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这在东航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争议。
触及根本的人事制度改革,被认为是东航获取新生的关键。4月1日,东航内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2000多名中层干部中的160多人需退出现职让位于新人;从明年开始,所有层级员工都要接受人力资源全方位考核,任职超过6年的管理干部都可能轮岗。
与刚到南航时的大刀阔斧相比,一向处事果断的刘绍勇此次在东航推行的人事改革算是较为温和的。这又引发了一些年轻员工的不满,认为刘绍勇“每向上竞聘一个岗级,需在原有岗级上呆满两年”的新规定难以真正让人信服。
破解融资难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刘的努力。他继任的第12天,国家对东航的注资额度由30亿元提高到70亿元;他继任的第一个月,交通银行也为东航提供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活动能量巨大、在业界人脉极深的人。“从去年12月12日到现在,已经有多家银行给东航股份公司新增了460亿元的授信。”东航某高层说。
自上任以来,刘绍勇在公司内部推行“输血”、“止血”、“断臂”和“造血”等多项措施,希望通过国家注资、控制运力增长、减缓投资、压缩开支等多方面手段改善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
虽然短期内很难再次获得国资委的注资,但刘绍勇近日表示,东航运营资金没有问题。他的信心来自银行支持。4月14日,中国ST东航集团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东航集团提供总额3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度。据悉,公司目前正在与中行、工行沟通此事,不久会有回应。
重组梦想
尽管刘绍勇多次表明了东航期待重组的开放心态,但鉴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行业所处困境,东航的重组短期内恐怕很难得到落实。
对于“东新恋”,罗祝平称,双方都有困难,现在讲不合时宜。对于去年传闻的“东上恋”,罗祝平重申,两家在公司层面上未有接触,目前两家的首要任务都是改善经营状况,努力实现扭亏。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两家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后,出于中长期的战略考虑,政府的推动将是重组的动因。
刘绍勇希望未来东航能通过战略重塑、大力推进“止血、断臂、输血、造血”行动、强力推进管理制度改革、着力加强公司能力建设,努力实现“走向新生,重振东航”的目标。
“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太远。”这是麦肯锡的资深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的一句名言。东航已经尝够了错误的苦果,而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也许还需要刘绍勇和他的团队继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