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刘绍璞自学成专家

刘绍璞自学成专家

作者: 出版日期:1980.09.2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80.09.22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刘绍璞自学成专家

四川红旗柴油机厂技术科化验室化验工刘绍璞,1978年被破格提升为化学工程师。今年40岁的刘绍璞,从化验工到化学工程师,走过了一段刻苦自学的道路。

象许多青年一样,刘绍璞1958年中学毕业后也渴望报考大学继续深造。可是,由于受到父亲冤案的株连,他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被分配到四川红旗柴油机厂当了工人。暂时的挫折,并没有使他自暴自弃。他毅然抛开“唯有上大学才有前途”的念头,决心在工作中自学。

厂里有一位化学专家,他经常登门请教。经过3年的刻苦努力,刘绍璞系统地学完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等大学专业课程,并且努力向测定化学元素的新技术攀登。几年中写出了70多万字的实验报告。1963年,《理化检验》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十年浩劫中,他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又开始自学外语。他学会了日语、英语和俄语,还陆续为《理化检验》和《成都机械》两家杂志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到目前为止,他翻译的外文资料达100多万字。

学习是无止境的。他努力学习外语,向“稀土总量”测定试验这个化学界的尖端课题挺进了。他阅读了二百多种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有关资料,作了六百多次试验,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新的科研之花终于在1975年绽开了。他提出的

“偶氮氯磷直接光度法”,成为化学领域测定“稀土元素”的最佳新技术。1977年,一机部召开学术讨论会,专门邀请刘绍璞作学术报告。今年六月,他又在中国化学会举行的全国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上宣读了关于微量磷高灵敏度测定试验的论文,博得了会上许多专家的好评。

厂党委发现了这株在逆境中破土而出的幼苗,精心培育。刘绍璞被评选为全厂的技术标兵,他的学习经验和科研成果在全厂得到推广。几年来,刘绍璞先后研究出了十多种测定金属的新方法,发表了19篇学术论文,在分析化学研究中作出了新成绩。

新华社记者 屈维英 李洪启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