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浙江的“刘绍棠”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04.26
【版次】第16版 (文化新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记者 张藜藜“像胡建伟这样生于斯,长于斯,同时与运河这个坐标共脉息的作家,让我想起50年代享誉全国的刘绍棠,这位难得的运河作家,写青枝绿叶,写他青少年时代运河边的生活气息。我觉得胡建伟的作品里这种乡土气息更加浓厚,一点也不逊色刘绍棠。”在近日由浙江省作协创研部主办的作家胡建伟《河之洲以南印象》的研讨会上,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叶文玲这样评价这位作家。1956年生于塘栖,胡建伟初中毕业后即插队落户做“知青”。如今,他回忆起自己的写作生涯来,都会感叹那段长达6年的乡村生活,他说,那是促使他书写乡土农村的重要原因。此次推出的新作品《河之洲以南印象》就是作家对塘栖风土人情的记录。叶文玲说:“我对胡建伟的作品是真心实意地喜欢,也源于对乡土文学的偏爱。小说说白了就是讲故事,我觉得胡建伟就是讲故事的好手。这部《河之洲以南印象》,包括后记,供80篇。前10篇是小说,中间36篇是塘栖的风情画。其中没有显赫的名字,很多都是草莽英雄,例如小皮匠、绣花女等。对这些风土人情和天文地理的描述十分到家。书厚厚一部,但文字十分简约,每片都不到300字。极会讲故事的胡作家就像老练的说书人,娓娓不倦地道来,听者入情入景,转而激动起来,而我们的‘说书人’还是神色自若,泰然不惊。我想说,对于余杭,对于塘栖,对于乡情乡土,我们可以在这部作品里一目了然,恐怕其他的文字都只能望其项背,胡建伟是这方面的权威。”参加研讨会的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黄亚洲的几句评点,言简意赅:“他的语言,俗中透雅,有的地方甚至炼词,炼句,炼字,在传统写作中也反映了西方的写作风格,如黑色幽默。而且,把几篇特色的人物情景类文章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意象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