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才:选择环卫无怨无悔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8.03
【版次】第A5版 (视点)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记 者 周光兵 通讯员 曹 显 张建军
“和垃圾打了半辈子交道,看到州城变得越来越干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坦,我就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满足。”6月30日,在恩施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恩施市六角亭环卫所管段员刘绍才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作典型发言时如是说。
1984年,刘绍才在部队入党。1987年6月,他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恩施市环卫处工作,负责垃圾运输车的修理。有一次,一辆运输车坏在朱家坳垃圾填埋场,他带着两个徒弟赶到现场。经检查发现,原来是机器出了故障,必须拆下修理。可当时车子陷在垃圾堆里,根本没办法支撑千斤顶。于是,他和两个徒弟用毛巾捂住鼻子,轮流钻到车底拧螺丝。他们在垃圾堆里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把车修好了。
像这样的事,对刘绍才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环卫作业车使用时间长,加上垃圾腐蚀性强和机械磨损,他经常要到现场修理。在环卫处工作的5年时间里,他累计修车1200余次,很多时候都是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完成的。在从事修理工作期间,刘绍才不断摸索修理技术,成了全州环卫系统小有名气的修车师傅。在维修过程中,他坚持能够不换件的坚决不换件,为单位节约经费约140万元。
1992年1月,他被安排到六角亭环卫所管段员岗位工作,负责州城北门河坝、清江桥、挂榜岩、亲水走廊等“窗口路段”的环卫管理工作。沿街垃圾收走没有,小区垃圾清理没有?这是他每天关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为此,他每天早上5点上街,晚上12点等保洁员下班后才回家,这样一干就是10多年,每天要检查70多个环卫点。他所管辖的路段地处老城区,不少居民还在烧蜂窝煤,因而产生的垃圾较多。有人统计过,每年这个辖区清运垃圾达3万余吨,扫帚要用掉300多把,环卫工人每天步行的路程不少于20公里,他这个管段员每年要穿坏5双鞋子。
2008年,州城遭遇冰冻灾害。他当时负责挂榜岩等路段的除雪任务,由于风大雪大,他和工人们几乎睁不开眼,手中的铁锹也不听使唤。一不小心,他手上被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口子,疼得直咬牙。工人们劝他休息,但他想到此时决不能离开大家,他坚持从深夜干到次日凌晨3点,手上的血凝结了一大块。
今年49岁的刘绍才已经在环卫工人岗位上奋战了24年。他觉得,干这一行一年四季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苦和累不算什么。“只要市民理解环卫、尊重环卫、支持环卫,我们再苦再累心里也甜。”他说。
刘绍才说,唯一让他内疚的就是欠家人太多。近年来,他除了搞好管段工作,还兼任单位的报账员,每天在家吃饭、睡觉的时间仅5个小时,女儿从读小学到参加工作,他没送女儿上过一次学,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女儿常常抱怨:“在这个家里,爸爸只是一个摆设。”因为表现突出,刘绍才曾多次被恩施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