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传奇
【副篇名】李建纲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5.29
【版次】第21版: 今晚副刊
【入库时间】20140620
【全文】
刘绍棠,一个文学传奇。13岁发表小说,一鸣惊人。20岁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绝无仅有的不拿工资的专业作家。孙犁在他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副刊》上整版发表他的小说,不作一字修改。他是荷花淀派重要代表作家之一。然后,22岁由“神童作家”一夜之间变成“最年轻的大右派”。一经平反,立刻捧出他的“大运河文学系列小说”,包括三部长篇。他的文学生命力之顽强,也是一个传奇。
北京府右街光明胡同。我作为文学刊物的编辑,来拜访刘绍棠组稿。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院子里耸立着十棵大树,让满院子枝影婆娑,阳光点点。一进书房,就有位中年女子,苗条秀美,穿着碎花的裙子,笑面迎人。这也是个传奇。夫人曾彩美是印尼华侨富商之女,从小回国读书,正好与绍棠同班。同窗日久,她深深爱上又聪明又用功,门门功课考第一,而且已经是誉满京华的神童作家!叫她怎能割舍,遂决定抛弃万贯家财的继承,再不离开中国,再不离开刘绍棠。而刘绍棠也正是为了迎娶心仪的姑娘,于1957年夏天,花稿费买下这座四合院。
书房窄小,名曰“蝈笼斋”。主人正蝈蝈似的伏案疾书着,手边是一摞厚厚的稿子。唐山大地震时,他在危房里伏在小桌上只顾写他的大运河。还是乡亲们把他生拉死拽拖出房间。整个“文革”期间,他没有放下笔。
绍棠透过有点厚度的眼镜片端详我:“瞧,我这记性还行,那次会上,刘真给咱们介绍的。我记得你,因为你是那次会上个子最高的。”他哈哈笑起来,又说:“你的名字我可一下想不起来。”我连忙说:“李建纲,您的忠实读者。刚刚读过您的《蒲柳人家》。向您求稿来了。”
“哈哈,赶巧了,刚刚写好一个。来来来,那次会议以后,咱们就没见过,多少年了?待会在我这儿吃炸酱面。”
我们相识的那次会议,是1956年3月的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那次参加会议的有400来人,刘绍棠是名气最大年龄最小的一个。会议间隙,我和刘真大姐在一起聊天,一位翩翩少年走了过来,和她打招呼。少年身材挺拔,穿一件黑呢大衣。刘真大姐笑向我说:来认识一下我们的神童作家。我握着他的手,细看他的脸,真是惹人疼爱的一张童子面,瓷娃娃似的,洁白粉嫩,眉清目秀,架一副秀郎眼镜。额头上搭着黑黝黝一抹刘海。看上去俊美文静甚至有些腼腆,姑娘似的。刘真大姐笑道:李建纲,怎么像看女孩子一样看傻了?
两天后,刘真大姐拉住了我悄悄说:你听说刘绍棠的发言没有?我说没有。她有点忧心地说:他说了不该说的话。我问什么话?她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在这么多老师大师面前,你个小毛孩子谈什么理论呢!我冒了一句:童言无忌。大姐瞪着我:还童言无忌呢,都汇报到团中央去了,要处分他,幸亏胡耀邦书记保护了他。他跟胡耀邦的友谊,也是一个传奇。
但是1957年的狂风骤雨,胡耀邦也保护不了他喜爱的神童了。他的“为三万元(稿费)而奋斗”以及年纪轻轻就买北京四合院,还有他要成为中国的肖洛霍夫的“狂言”,一起成为打他右派的有力“棍子”。他离开了住了不到半年的四合院,去修铁路修水库然后回到他的儒林村改造,一去20年。当我来拜访他的时候,他回到他的四合院才刚刚两年。
“在那次会上,您不但是年龄最小的,而且是男子中最漂亮的美少年,现在您可发福多了,真正的满腹经纶。”我说。
“是啊,”他拍拍自己的肚子说,“不过建纲啊,你可别宣传我这20年如何受苦,我可一天苦也没受过。我的儒林村全村老少保护我,他们知道我在写他们,写我们的大运河。”
我不知怎地想起了肖洛霍夫。
这时候,女主人笑盈盈请大家吃饭。我说不好意思。刘绍棠一把拉了我说:啥不好意思,有机会我就到武汉找你吃热干面去。我说:在刘绍棠的府上,吃北京炸酱面,喝北京二锅头,读刘绍棠的京味小说,三生有幸啊!
不久,刘绍棠写大运河的中篇小说《荇水荷风》,与沈从文先生写沅水流域的《长河》,同期发表于以《长江》命名的文学丛刊上,这也算一个传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