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丘壑志存高远
【副篇名】——刘绍栋《华容风情》画展观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11.03
【版次】第A3版:副 刊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蔡勋建
适逢新中国60华诞,本土画家、华容县美协主席刘绍栋先生《华容风情》个人画展开展。一时间,观者麕集,络绎不绝,驽钝如我,亦厕身其中,不禁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应该说,这不啻是本土画家的才华乡情展示,还是绍栋先生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贺寿大礼。
展出的34幅山水画品,都是作者经年累月深入家乡跋山涉水,有感而发而创作出炉的。其中许多作品都直接以家乡山水命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家乡山水的痴情挚爱,对华容风物的描摹实写。《山乡烟雨》隐约林中舍,古渡人归来。《蛋子山远眺》,蕞尔小山,弹丸之地,在他的笔下风情毕现,而远处长江如练,樯帆点点,轮船缓行,引人遐想。《秋染东山》山色空蒙,枫叶如丹,石级青苍,野舟待渡,情趣盎然。《绿雨》春雨潇潇,新绿满枝,小鸟双栖,别开生面。《烟雨翠竹》民居幽寂古朴,绿竹万竿掩映,江渚垂钓,浅滩嬉渔,生活生动。而作为华容人,以我个人之喜好,当独钟《沱水悠悠千古情》与《千年古刹仙鹅寺》。前者一桥飞架,烟江自流,崖壁巍峨,舟舸如蝗,一派生机,仿佛可闻人声鼎沸与轮船笛鸣,真是很吸引眼球。相比之下,后者《千年古刹仙鹅寺》则意趣迥然,其古木参天,庭院深深,古意氤氳,更有夜月深锁,山门紧闭,有老少沙弥二人皂衣芒鞋似乎从远处云游夜归,仿佛要等待一个美妙千古的时刻——“僧敲月下门”,毋庸说,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画面。
刘绍栋自幼酷爱国画且天赋颇高,几岁始涂鸦并拜在浙江艺专(今浙江美院)国画系高材生葛觉民老先生门下,发轫习画。及长,焚膏继晷,勤学苦练,在故里小有画名。青壮当年,他立下“为祖国山河立传”宏愿,即使返城有了工作,也毅然奔赴湘潭,进入湘潭工艺美术社深造。苦修三载,博采众长,既为自己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更加坚定了为“家乡山水造像、为家乡山水立传、为家乡山水礼赞”的信心。
“面壁十年图破壁”,他成功了。1986年,他带着自己描绘家乡美景的画作赴阳朔参加“岳阳、阳朔美术、书法作品展”引起轰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岳阳市美协组织近百幅画作请省内外著名画家评选,拟遴选一幅最能表现本地区特色的精美之作,以代表市委、市政府赠予香港特区政府,最终刘绍栋的《东山秋韵》在高手林立中脱颖而出,让华容风情在香港政府大厅“风光”至今。
刘绍栋的山水画作,技运皴擦点染,墨用浓淡干焦,功底深厚,气韵生动;分间布白、布局谋篇,独立机杼。而最让我感佩的是他对本土的热爱、对桑梓的钟情,他的视野、取景框总是定格家乡的山山水水,他的翰墨丹青总是凸显家乡的风物风情。图情并茂,妙不可言。这让我想起大诗人艾青的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不由地想到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这位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却出生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一个叫奥克斯福的极为普通的小镇,福氏深爱自己的家乡,一直把自己生活的小镇描绘成“邮票那样大小的”地方,他甚至说“我的一生都在写一个邮票大的地方”。福克纳心中常有家乡,更有整个世界。敢情刘绍栋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