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秦”道“朝”话秦朝
【副篇名】刘绍义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7.18
【版次】06版:今日闲情
【入库时间】20140830
【全文】
有人该说了,现在咸不咸淡不淡的,你话什么秦朝呀。可明白人一看便知道,我是想说“秦”、“朝”这两个字。你说“秦”就说“秦”、道“朝”就道“朝”了,还话什么秦朝。这不是我故弄玄虚,说到“秦”“朝”这两个字,还真不能不说到秦朝,因为很多人都以为秦朝的“秦”是秦始皇造出来的。
现在我来个倒叙,先说秦朝,再说“秦”、“朝”这两个字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认为建立了千秋伟业,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了,必须把“王”的称号改了,于是就招来众大臣讨论称号的事。有人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始皇听了思量再三,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盖五帝”,要改得比泰皇高一些才好,于是就把泰皇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重新组合,改“王”为皇帝了。
称号改好了,国号也要有新意呀。秦始皇就问史官,历朝历代都经历了哪些帝王。史官回答,这些帝王以及他们的功过都在《春秋》上写着哩。秦始皇灵机一动,说:“《春秋》著作旧史,我朝写新元,就取“春”、“秋”二字的各一半,将国号定为“秦”字好了。
听起来蛮有意思的,可就是经不起推敲,因为在秦朝之前的甲骨文中,“秦”字就早已出现了。甲骨文的“秦”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只手握着一把木杵,下面是两棵禾,会两手举杵舂谷之意。《说文解字》曰:“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也就是说,“秦”的本义是粮食。
秦朝的统一,让中国威名远扬,秦声、秦弓、秦客等都是由此而得名,《西京杂记》中的“秦镜高悬”也是源于秦始皇“秦镜”的传说。不仅如此,外国人称中国为秦,至今还有很多踪迹,英语中的China以及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波斯语、印地语中的“中国”,都是从“秦”字音译过来的。但是,“秦”字依然不是秦始皇创造的,这是个客观事实。
说罢“秦”,再说说“朝”,“朝”和“秦”一样,也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朝”,像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的样子。金文“朝”的左边,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右边是水,会太阳从地面(草地)升起、潮水上涨之意。“朝(zhao)”的本义就是指早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因为君王理政,臣下拜见都在早晨,所以又引申为臣子朝见帝王,不过这时候“朝”字已经不读“zhao”而读作“chao”了。《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将朝王。”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虽然“朝”和“觐”都是臣下见帝王,但它们是有区别的,诸侯在春季朝见天子称“朝”,而在秋季朝见天子则称为“觐”了。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觐”字用得越来越少,不论春季秋季,大臣朝见帝王都称为“朝”了。
当然,“朝(chao)”字作动词用的时候,也作名词用,当“朝廷”讲,这就是秦朝、汉朝、唐朝之“朝(chao)”的来历。《史记·萧相国世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及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诗文中的“朝”,都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