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副篇名】刘绍义/文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9.30
【版次】A3岳桦林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一叶知秋,说的是梧桐。“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自古梧桐被视为圣王和先知,《花镜》中说梧桐:“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
就像有人质疑为何“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怎么梧桐叶落而知秋,为何不是枫叶落、柳叶落、桂叶落,那漫山的枫叶或者黄栌叶被秋色染红的时候,不是更能代表秋天吗?不更容易引起人们伤感的情绪吗?为什么让梧桐叶独揽秋色,向人们报告秋天的消息呢?
这是因为在古人眼里,梧桐是有灵性的草木,它通明神谕,感知宇宙,呼应时间的能力特别强,担负着上苍赋予它感知秋风的神圣使命,所以在立秋日的第一时间,它会落下第一枚叶子。随后,人间草木纷纷效仿,以枯枝、谢花、落叶,报告人间秋天的消息。此时的梧桐大有王者风范,所以白帝城矗立的“三王碑”上,树王梧桐格外醒目。其他二王分别是花王牡丹和鸟王凤凰。
梧桐的高贵也因为凤栖的缘故。传说中的凤凰不栖他木,只择梧桐而落。《庄子·秋水》上就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就是清高的凤凰让梧桐也扬名天下的原因。
古代帝王将相以及文人骚客都喜欢梧桐树,这一点,我们从他们写的诗词里,也能以一斑窥全豹。李煜《相见欢》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其他还有白居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对季节敏感的传说,也充斥在古代的典籍中。《花镜》的描写更是有鼻子有眼:“每枝十二叶,一边六叶,从下数一叶为一月,有闰月则十三叶。视叶小处,即知闰何月也。”李渔在《闲情偶寄》卷五中说:“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他看到过梧桐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算是一饱眼福了。
如今,凤凰已不见,古琴人少弹,只有这清高的梧桐还与我们那样亲、那样近。我们要像对待肃穆的松柏、温存的杨柳、虚怀的翠竹一样对待梧桐,不为招来金凤凰,只为一树春天一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