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打造未来战争防御盾牌——兰州军区某工程科研设计所所长刘衡领

打造未来战争防御盾牌——兰州军区某工程科研设计所所长刘衡领

作者:曾以雄马三成魏春 出版日期:2011.11.25 点击数:0

【作者】 曾以雄马三成魏春

【报纸名称】:解放军报

【出版日期】2011.11.25

【版次】第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0110

【全文】

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这里——

兰州军区司令部某工程科研设计所,一个不足20人的小团队,两项工程获得今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该所的这位“仙”,就是所长刘衡。在他带领下,该所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

刘衡本人被评为“全军军事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全军军事工程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给军事工程穿上高技术“隐身衣”

2003年10月,兰州军区机关调整精简。刘衡从工程兵处处长位置,平职交流到某工程科研设计所任所长。行政职务到顶了,技术职务才刚刚开始。他钟爱的军事工程建设事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刘衡认识到,随着信息化侦察手段的应用,以往的军事工程,无论是设计理念、材料应用,还是构筑工艺,都无法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给军事工程穿上高技术“隐身衣”,成为他的科研追求。

一次演习,刘衡看到,某军事工程进出道路很容易被侦察发现并遭到精确打击!一个重大科研课题立刻在他脑海里诞生——“某型工程进出道路抗敌常规武器打击试验研究”。

军事工程防护伪装,是个世界性难题,几乎没有资料和经验可借鉴。

没有路,就自己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在失败中重来,刘衡带着课题组历时5年攻关,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在全军率先解决了高技术条件下军事工程的隐蔽伪装问题。

该成果获得2010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了工程伪装改造,刘衡还把作战使用过程纳入隐蔽伪装的科研范畴。西北边防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地表裸露。他在调研中发现,军事工程的电站使用时都要排烟,烟雾的红外特性极易暴露!

这可是未来边境防御作战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刘衡带领课题组上高原、钻坑道、蹲山头,分析高原环境温度变化规律,在国内独创了表面式空气热交换技术,实现了电站烟气无暴露征候排放。该项成果填补了高原高寒、荒漠背景下工程电站伪装技术空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总部已将该技术和设备列为全军推广技术和产品。

拖着“老寒腿”奔波在高原边防

今年8月中旬,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迎来了熟悉的“客人”——刘衡。

此行,他带着课题组到边防调研,旨在解决“边防工程与营房设施一体化”问题。为了深入掌握情况,半个月里,他们跑了南北疆8个边防连。

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几个年轻人脸色苍白,头疼欲裂。见此,刘衡连忙安排他们服药、调整……

年轻人哪里知道,其实刘衡的身体反应更为严重。一路上,他是靠吃降压药来坚持调研的。更糟糕的是,他那双“老寒腿”毛病又发作了,每走一步,都是在咬牙坚持。

眼前的场景,让博士时卫民想起2009年那感人的一幕——

那次,刘衡在贵州参加一个全国性业务会议,由于潮湿导致“老寒腿”毛病发作,回来时被人用轮椅推上飞机。司机接到后要送他去医院,可他坚持先回办公室,因为生产厂家正等着和他研究某型设备的协作生产。

今年初,刘衡带人在新疆进行道路除冰雪装置试验,恰逢雪灾袭来。当时,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寒风凛冽,雪打在脸上生疼。刘衡却面露喜色,大雪是试验产品的绝佳时机,不能错过。

有一天,暴风雪把帐篷吹跑了,大家冻得受不了:“算了吧,改天再试验。”但刘衡没有动,硬是拖着“老寒腿”在雪野中坚持……

就这样,刘衡带着课题组试验了50多天。今年5月,除冰雪装置顺利通过总部鉴定,列装全军部队。

让科研小团队“唱大戏”

科研小团队,年年拿大奖。原因很简单,人人“唱大戏”。

上任之初,所里却是另一番光景。一个是博士时卫民,要求转业;一个是硕士王悦,要求调走。

博士时卫民,在权威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参与完成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三峡库区贮水诱发自然灾害机理研究”课题,被香港科技大学看中,邀请他去任教。

硕士王悦,家属硕士毕业后被广东一高校聘用。

交谈中刘衡感到,他们其实都很有抱负,想走不是贪图物质享受,而是在所里难展宏图。刘衡对他俩说:“请相信我,如果3年改变不了所里面貌和你们的现状,到时候我帮你们走人!”

“君子协定”留住了他们,但刘衡心里清楚:所里要振兴,首先要盘活人才,用好人才。

当时,所里班子成员有5人年龄50岁上下,5名年龄偏大的支委,占据着高级职称和科室主任位置。刘衡找几位超龄支委、高工谈心。从单位长远目标到科研队伍建设,从个人发展远景到现实理性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坦诚换真心。老同志表现出很高境界。原所长李振铎主动辞去高职,原总工程师施延华、高级工程师冯新选等5名老同志,主动申请退休。

刘衡重新调整人员,时卫民被提拔为土建室主任。他不负重托,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响当当的“科研状元”。

硕士王悦也被调整到理想岗位,而后所里又支持他考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今年7月,王悦放弃驻京两个科研单位挽留,坚持回到大西北。

如今,该所人人“唱大戏”,创新事业蒸蒸日上——

36岁的科研室主任李水泉,完成了“某工程发供电系统数字化”课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土建室助理工程师杨智,已获得两个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高工周忠良成功研制高原型空压机,正式列装高原边防部队……

上图由张永进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