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寂无声,水流恒久——怀念刘衡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1.11
【版次】第七版
【入库时间】20130610
【全文】
2009年刘衡老人走了,享年88岁。一个老记者,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除了十多位亲属,前来吊唁的只有五位单位同事。偌大告别厅,显得空空荡荡。她生前说自己的丧事要从简,但没有想到竟如此冷寂,真让人感到凄凉与感伤。不过,这又有什么呢?她留下遗嘱,把遗体献给北京协和医院,供医学研究用。对于她,身后的一切世俗程序,已显得无关紧要。她以这种告别世界的方式,凸现出一位女性的执着、倔强、冷傲。
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我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之际。当时,我完成《萧乾传》不久,萧老告诉我,你们报社那里有个老记者刘衡,女的,很倔强,被打成“右派分子”后,从不承认。“文革”期间,在农场还被人殴打,以活埋进行威胁。但她还是不低头。在没见到刘衡之前,萧老的描述留给我很深印象。
见到她,一个太普通、太不显眼的人。印象中,客厅里几乎没有什么新家具,沙发破得扶手扎人,见过生活简朴的人,但像她如此不讲究生活条件,还是让我吃惊。原来她也是湖北人,一口浓重乡音。“文革”后,重返新闻岗位,她就到湖北记者站工作。说来也巧,1979年她率先采访的地方之一,就是我的家乡随县(今随州市)。这一次,她发表了关于县委书记常东昌的报道《常东昌找穷根》,是较早正面报道农村搞多种经营的通讯之一,从而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后来,从熟悉她的同事那里,听说了她在随县采访的逸闻———她为人低调,穿着简朴,坐着手扶拖拉机到了一个公社。她说自己是记者,要见公社书记。没人相信,以为是上访的,遂将她作为骗子关起来。后来打电话到县里,才得到确认。
…………
(摘自李辉著《敬畏真实》,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