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衡:直立行走的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11.1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刘衡,《人民日报》著名记者,她是成千上万被打成右派中绝不承认自己是右派的人中的一个。2009年2月,刘衡去世,享年87岁。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微笑,眼睛看得见未来。”
■“我是一块瀑布,有着奔腾的水势,我要流我要响,谁也阻挡不住……”
“我是一块瀑布,有着奔腾的水势,我要流我要响,谁也阻挡不住。不是我天生性格如此,是革命锻炼了我的意志。反右派给了我悬崖陡坡,给了我险滩巨石,我没法做温柔平静的湖水,又不愿意一天天干枯。我生命长河要流,一泻而成瀑布。”
这是刘衡在其自传《直立行走的水》中对自己的描述。
翻阅她寄给我的自传《直立行走的水》,内心激起无尽的怀念。1981年,我由《中国青年报》调到《人民日报》当记者,同刘衡大姐一起开会,谈起1957年的遭遇,她的话语是那么深沉,又是那么豪爽。她是硬骨头,是那种宁折不弯宁遭种种苦难也绝不向歪理低头的人,她是1957年成千上万被打成右派中绝不承认自己是右派的人中的一个。她的人格,她的品行,她不向强权低头,她执著地对信念理想的追求,让我们肃然起敬。
被推去“活埋”也不低头
1957年,刘衡任《人民日报》驻内蒙记者站记者,因为她在鸣放中“攻击肃反”,因为她“为胡风翻案”,还因为她为右派父亲“出坏主意”,被打成右派。但刘衡坚决不服,因此,她受的苦远比其他右派要多,受的折磨远比其他右派要重。批斗、登报、开除、被骂、被踢、被打、超负荷劳改……她不服,肉体的折磨只准她吃窝头咸菜,没明没夜连轴转批斗……她还是不服。甚至把她送到精神病院检查,用“活埋”来威胁她,她也不承认自己是右派。
无论在报社、农场或干校,无论是否妻离子散,她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右派。1968年冬,在当时《人民日报》房山县农场监改队,管教人员要她学习毛泽东《敦促杜聿明投降书》《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两篇文章,联系自己检查反省,刘衡写道:“我并不是真正的敌人,也没有什么不愿意交代的谈不上投降不投降。”管教人员说她“死顽固”要“活埋”她。一天夜里,三个管教人员把她捆起来,用白手帕硬塞进她嘴里,她死咬住牙,手帕没塞进去,嘴里流血了。几个人推搡着她向荒原地跑去,造成要“处决”她的错觉。有人在地上挖土挖坑,挖一下,问一句:“你是不是右派分子?”刘衡不吱声。有人又说:“你在纸上写,你是现行反革命,将来永不翻案,写假的也行。”刘衡说:“你们要我写假的,我可以写,但要写明,这是你们在逼我说假话。”几个人又把她捆在电线杆上,说“让野兽吃掉”。逼来吓去,毫无收获,只得把刘衡弄回监改队。
她的眼睛“看得见未来”
刘衡对反右派运动有她自己的看法。亲历延安整风抢救运动的她,冷静理智地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她坚定地认为,反右派必须甄别、平反,她说:“反右派才刚刚开始,反右结束那一天,绝大部分党内右派分子都要回到党的怀抱。”她说:“对反右派这样明显的错误,党绝不会视而不见。”1978年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中央改正右派的文件印证了刘衡说的这些话。
因而,对22年的恶劣处境,她泰然处之,对扣在她头上的“右派帽子”、对无休止的“汇报”“请罪”“检讨”“交代”满不在乎。她写的“认罪检讨书”的题目是《我不知道》,她大声疾呼:“我不知道我究竟是顽固右派还是忠诚同志;我不知道是我不肯检讨对党的仇恨还是在我身上并无什么仇恨的种子,尽有爱的萌芽。”她以当“顽固右派”为荣。《人民日报》不给她摘右派帽子时,她说:“多年来,除了逼我承认‘帽子’,给我乱扣帽子外,揭发不出我任何真正的罪状,我对我自己越来越清楚,越来越肯定。
这样“清醒”顽强地坚持自己政治上的清白,在那些年月,只有遭受越来越重的打压,只有越来越陷于孤立。她对同时被打成右派、一起改造的著名作家萧乾说:“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微笑,眼睛看得见未来。”
是的,她的眼睛看得见未来。她终于盼到了晴天,她被错划“右派”得到改正。
年轻记者的楷模
1921年12月22日,刘衡出生于湖北鄂州华容地区胡家大湾乡,1941年进入陕甘宁边区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不久进入延安《解放日报》社。她是老延安、老编辑、老记者,她是新闻记者的楷模。1945年,她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4000字的通讯《和荒旱作斗争的雷庄村》,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她转战太行、晋察冀边区,又写出了《解放区的电影事业》、《解放区妇女做军鞋》等文章,她在西柏坡采访全国妇女代表会议,写了通讯《家家纺织的折虎村》。
刘衡“右派问题”得以改正时,她已59岁,但她内心充满向往,充满激情,要为她所追求的信仰和理念作出更多的贡献。她只身一人前往山东、湖北、江苏、海南等地采访,每到一处都写出独特生动的通讯,如《“羊”书记》、《妈妈教我放鸭子》、《一个“古怪”的领导》、《有钱难买回头看》、《山定权,人定心》、《粮是命,库是家》等。她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清新淡雅,带有醇厚朴实的泥土芬芳,不仅被当地媒体大量转载,还被年轻记者当作范文。
刘衡写作的一大特点,是她能十分娴熟地运用群众口语、庄稼话、民歌、民谣、民谚,运用传诵在老百姓中的动人故事,运用活生生、水灵灵、闪闪发光的语言来传达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一种启示。她摒弃“党八股”“洋八股”及官话、套话、大话和空话,她说:“写人物要写心”,“写人物不仅要写做什么,怎样做,更要写为什么这样做,这就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光写事迹,不写内心,人物是平面的,写了内心,人才有了灵魂、生命,站立起来了。”她的这些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之谈,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年轻记者。
1981年,刘衡被评为人民日报社好党员,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1983年当选为全国妇联第5届执行委员。作为《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她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著有《劳动者素描》、《我的采写故事》以及自传《直立行走的水》。(王艾生,《人民日报》原驻山西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