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刘凤起长篇小说《手杖》序

刘凤起长篇小说《手杖》序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4.0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聊城日报

【出版日期】2009.04.0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阎增山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吾友刘凤起君,虽走出大学校门即步入仕途,但三十年来,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阅历、超人的才华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一直在利用公干之暇,把自己的耳闻目睹和思考,形之笔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写出了一篇篇内容深邃、文笔清新的散文、小说和电视剧本,并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花梦》和小说《本案依法不公开审理》《风景画》等作品。在此基础上,他又含辛茹苦,锲而不舍,精心创作了洋洋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手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再次展示了他的胸襟、怀抱和才华。当其《手杖》即将付梓之际,嘱我为序。我与其为至交,谈文论艺既久,知之甚深,于是不揣简陋,欣然从命。小说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属于精神文化,它再现并重构历史―现实社会生活,其中渗透着创作主体对历史、现实、人生的思考和理解,体现出创作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小说又是文化的载体,它总是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以艺术展示的方式提供个体人生的行为模式,以最大的容量再现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乃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黑格尔语)。小说的这种文化特征,决定了小说创作的不易。一方面它要求小说作者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广阔的历史文化知识,深刻了解民族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特定区域的风俗人情。另一方面它也要求小说作者必须具有广泛的生活阅历,熟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把握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细致考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并对现实人生有着独特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准确的把握。与报告文学不同,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并非简单地再现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真事,而往往是综合各类人物和事件虚构而成的。但这种虚构并不是凭空臆造和胡思乱想,而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概括熔铸而创造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情节和艺术形象。这就要求作家必须具有驾驭全局的本领和高度的概括、分析能力,能够通过个别的事物,反映出同类事物的一般意义,通过外在的现象反映出内在的本质,通过具体人物的具体矛盾冲突反映出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是一种研究人描写人的学问。”对于小说而言,更是如此。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它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总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通过铺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出栩栩如生、鲜明动人的典型人物形象,借以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而典型的人物形象必须是通过鲜明的个性反映出充分的共性,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正如叶昼评论《水浒》时所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者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体现着共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同时,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技法,需要相当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例如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作家既要写特定场所中的人物行为,也要写不同环境中的人物活动。只有通过各个角度的细致描写、各种方法的交叉运用,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塑造出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小说作家的文化素养、生活积累和艺术功底,也就决定了小说创作的成败和小说作品质量的高低。凤起君在大学期间就广泛涉猎,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大学毕业后又历任乡、县、市委办公室秘书,乡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基层法院副院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又曾任《法制日报》特约记者,《中国农民报》协会特邀撰稿人等。这种得天独厚的特殊经历,使他亲身感受了中国几十年来上上下下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在具体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和矛盾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长期的多种文体的创作实践又锻炼了他的表达技巧和文笔,使他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和完美,从而激发他把自己长期的观察和认识,凭借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构思,以独特的艺术手法,铸就出这部标志着作者新水平的长篇小说《手杖》。其间呕心沥血,甘苦自然倍尝。《手杖》通过对田健阳到安国市任市委书记,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实行改革开放,振兴地方经济等一系列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以人民利益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讴歌了党的地方领导干部的改革创业精神,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小说以艺术的手法,成功塑造了田健阳这一党的领导干部的典型形象,描写了当今官场上一些有趣的场景和官员们的生活情态,并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其主题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人物形象性格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