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叶兆言专栏:清道人李瑞清(下):辞了官写字

叶兆言专栏:清道人李瑞清(下):辞了官写字

作者: 出版日期:2010.12.3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南方都市报

【出版日期】2010.12.30

【版次】RB13每日专栏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

马放南山

南京大学的历史就其本质,和北京大学也有很多相似,都是官办,都是官气十足,一个曾经叫京师大学堂,一个曾经叫中央大学。清道人李瑞清跟南大的关系,相当于蔡元培和北大,都是校史上有过杰出贡献,且不能不提的人物。

在南京大学老校长的名单上,散原老人陈三立也挂过几天,但是他这个负责人,和抗战期间蒋委员长兼中央大学校长一样,说白了就是一张老虎皮,挂在那唬唬人。李瑞清当过六年的总监督,一直到辛亥革命挂印而去,在这期间,他是货真价实地当校长,兢兢业业。

李瑞清的教育理念相当简单,这就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因为是官家任命,他玩的那一套,无非“十年寒窗苦”,让学生发奋用功。多少年来,苦读一直是南大血脉相承的看家本领。北大近官,复旦近商,南大什么都沾不上,只能嚼菜根苦读书。

李瑞清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在传统中国描述中,官宦世家是个很暧昧的词儿,似是而非,除非你是皇亲国戚,否则不经过科举,就不会有什么仕途。通常我们喜欢说书香门弟,说贫寒子弟,都是为了解释一种结果,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功名呢,因为他能够刻苦读书。

李瑞清是江西人,父亲在湖南当了三十多年官,算不上大官,也就是个县令。他因此出生在湖南,自小用功读书,二十六岁当举人,二十七岁成进士,然后便与父亲一样,踏入仕途,老老实实做官,赶上了大清王朝没落,官倒是做上去了,清朝也完了。

李瑞清当过几天江宁布政使,官居二品,相当不错的级别。不过板凳还没焐热,乱党已经进城,他那些激进的学生就在革命军中。他万般无奈,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缴了官印,离校时,见有些学生衣衫褴褛生活贫困,心中十分愁苦,随即卖去自己的车马,将钱散发给贫穷学生,两袖清风飘然而去。

这以后,李瑞清便成了清道人,客居上海,卖字为生。散原老人不当官,诗越写越好,清道人辞了官,字也越写越好。他们晚年都成了普通老百姓,没有大富大贵,名声却越来越响亮。作为地道的中国文人,被迫离开仕途,脱离官场的轨迹,实属人生之不幸,然而对于诗歌和书法史,又是不幸中的大幸。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