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红学文化之乡 李瑞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7.30
【版次】第A05版 (开讲)
【入库时间】20111020
【全文】
(三十八)
(三)周汝昌与铁岭红学文化研究(下)
周汝昌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研究家、诗人,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为主。他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成就显著。他编著有 《范大成诗选》、《白居易诗选》、《书法艺术问答》、《诗词赏会》、《千秋一村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诗词赏会新编》,并为《中国古典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词典》、《诗词典故词典》等文学工具书撰写过序文。
他的咏红诗在红学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或以诗言志,志在高远,被友人誉为“惠怀坚素志,幽室独抱琴”,或以诗释情,情真意切,“?关一小我,感慨彻古今”。在他赠给友人梁归智先生(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加拿大多伦多市教育局任客座教授——笔者注)的诗中便可窥视一斑。 “风风雨雨几度春,苦抛心力作痴人”,“红楼一展情千侧,青史重稽味更酽”等诗句,是周老先生痴迷红学人生的最好写照,也是对他半个世纪致力于红学研究历程的最好诠释。 “芹传得新评,椽笔肆漓淋”, “谓我和者寡,孤独之情深”、“雪芹孰能传,惭汗长在襟”等诗句,或喜悦、或忧虑、或感慨,表达了诗人“为曹雪芹而歌,为曹雪芹而哭”的复杂心境。纵观全诗,能使人感悟到周老先生的思维敏捷深邃,出言鲜活生动、从容坚韧,更能领略到一位著名学者的大家风范。
周汝昌先生写给铁岭红学界的诗不下十多首。这些诗,或为遥贺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成立欣然命笔,或为铁岭红学研究专著题诗相赠,或为亲临铁岭参加红学研讨活动即兴而作。透过这些诗词的内涵,无不倾注了周老先生对铁岭红学研究的鞭策、鼓舞和殷切期望。铁岭红学学者、师专副教授于景瞓先生对周老先生的诗词深领其精髓,做了大量的解读。其中几首的解读,对铁岭红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现摘录如下:
题腰堡村
凡水三韩古范庄,大明正统戒严墙。
潢河
①
种柳曹忠义,铁岭看花
②
李栋梁。
戊午陆沉
③
天示变,甲辰里降
④
玉生芒。
雪芹祖籍昭天禩
⑤
,腰堡嘉名字有香。
注:①潢河:这里指辽河。②看花:指明代李成梁建的看花楼。③陆沉:指陷落。戊午陆沉是说明万历四十六年,铁岭南境腰堡、凡河等城堡相继陷落,此事《铁岭县志》有所记载,凡河《永宁碑》有碑文为证。④甲辰里降:指雍正二年(甲辰年),文化巨星曹雪芹出生于南京。⑤禩:祀的异体字,千祀意为千年祭祀。
这是一首七律,写于2001年全国《红楼梦》文化(铁岭)研讨会。首联(头两句)是说腰堡在三韩凡河流域,古称范庄,明朝正统年间曾设腰堡百户城,明边墙从此经过。第二联(三、四句)此处意指曹雪芹的祖先为明末守边堡的将领,曾在辽河岸边种柳,喻守边堡。下句是说李成梁在铁岭修看花楼,曹李互证。第三联(五、六句)写明清两代发生的两个重要事件,一是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年)铁岭凡河流域被努尔哈赤后金军队攻陷,曹雪芹太高组曹世选、高祖曹振彦在这次战争中被俘,沦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奴隶)。一是写清雍正二年(甲辰年)文化巨星曹雪芹降生。尾联(七、八句)是说曹雪芹祖籍地腰堡应永远祭祀,这个名字也因此而千秋传颂,万古流芳。
题《曹雪芹家世新证》
鸿论
①
新刊喜,微枕
②
旧兴豪。
一源能讨尽,万卷岂辞劳
③
。
縬水
④
燕辽脉,凡河惠穆曹
⑤
。
学风真伪见,秦镜
⑥
仰悬高。
注:①鸿论:鸿同“宏”,大的意思。②微枕:谦词,谓微薄的心意。③辞劳:因怕辛劳而推却。④縬水:河北丰润位于縬水之阳,此处縬水代指丰润,曹氏后裔有《縬阳曹氏族谱》。⑤惠穆曹:惠,指宋初大将曹彬,封济阳王,谥武惠。穆,指曹彬之子曹玮,赠侍中,谥武穆。⑥秦镜:亦作“秦鉴”。传说秦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能照人疾病、邪恶。后人称断狱清白者曰秦镜高悬。
这是一首五律,此诗作于1999年。作者以热情洋溢的诗句肯定了《曹雪芹家世新证》一书,赞扬了该书作者的治学精神。首联对仗,作者对《曹雪芹家世新证》一书的出版感到欣喜,并说作者要以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情。第二联(三、四句),是赞美《曹雪芹家世新证》一书作者的勤奋精神。 “一源”是指曹氏祖籍的问题,“万卷”是指更多的书。此联是指作者既然曹氏祖籍问题都搞清楚了,对其他红学的诸多问题也应要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也要出更多的书。第三联(五、六句),以形象语言写出铁岭与丰润在曹雪芹祖籍问题上有渊源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尾联(七、八句)是说《曹雪芹家世新证》一书作者学风踏实,该书一出,如明镜高悬,能力辨真伪。表达了诗人对铁岭学者的钦佩和赞誉。
周汝昌先生才华横溢、诗思敏捷。这些充满耀古烁今、寓意深远的诗,为我们铁岭红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并将激励铁岭红学者深入探索研究,以向世人展示“红学文化之乡”的靓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