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名碑大家联页并墨

名碑大家联页并墨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7.05 点击数:0

【副篇名】——《曾熙李瑞清张大千瘗鹤铭雅集》出版

【报纸名称】:文汇读书周报

【出版日期】2013.07.05

【版次】第12版(文化收藏)

【入库时间】20130730

【全文】

《曾熙李瑞清张大千瘗鹤铭雅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柴敏

《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所写的铭文,六朝著名的摩崖石刻,被尊奉为“大字之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传世名迹。

《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的临江摩崖壁上,因自然原因山体崩落堕入江中,当江流之冲,与鱼鳖为伍。中唐以后始有著录,自宋有访者以来,即以惊世的艺术魅力雄峙书史。南宋淳熙年间曾挽出二石,后佚失;清康熙五十二年挽出五石七十余字;二○○八年及二○一○年,镇江市组织两次打捞,其中三块残石上的四个字被初步认定为《瘗鹤铭》残字。历代书家学者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宋黄庭坚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誉;明王世贞评其“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而结体间涉疏慢者,手不随者,恐右军不得尔”;清翁方纲赞曰“寥寥乎数十字之仅存,而该兼上下数千年之字学。”龚自珍云“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术此权兴。”康有为则认为“溯自有唐以降,楷书之传世者不啻汗牛充栋,但大字之妙莫过于《瘗鹤铭》。其魄力雄伟,如龙奔江海,虎震山岳。”此铭气象超逸,隶情篆势,书风俊逸典雅与古厚豪放兼具,为历代书家所推崇和研习。

在《瘗鹤铭》拓本中,清康熙五十二年苏州知府陈鹏年挽出水之前的为水前本,之后的为出水本,水前本因石在水中,必待冬季枯水期水落石出方能模拓,尤为难拓,更显珍贵。而在历代雅好《瘗鹤铭》的书家中,晚清民国时并称为“南曾北李”的书艺大家曾熙、李瑞清及其弟子张大千所临尤具特色和影响。曾熙用毕身精力研习和传授《瘗鹤铭》,创作了大量《瘗鹤铭》书体的书法作品,并惠赠好友及授予弟子临习;李瑞清曾亲临焦山访碑,在《瘗鹤铭》原址摩挲石刻笔画,感受运笔走势,盘桓体悟两昼夜方去;张大千承曾、李二师真传,并摆脱对临而进入意临境界。《曾熙李瑞清张大千瘗鹤铭雅集》汇首次露面的镇江博物馆藏一级文物《瘗鹤铭》水前原拓和曾、李、张三家《瘗鹤铭》临作为一集,书史名碑与书艺大家联页并墨;同时编入三者用《瘗鹤铭》书体创作的诸多书法作品,并编制了原拓和三人临作的书体对照表,便于读者清晰完整地了解《瘗鹤铭》原貌及近代《瘗鹤铭》传承发展,甚具艺术特色和研究价值,为难得一见之书法奇珍。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