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意外发现李刘族谱其系南宋四六文代表作家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2.23
【版次】第07版:抚州坊间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文/图杨跃雄赵迎宪
晚报讯新春伊始,崇仁县《七彩崇仁》电视系列片摄制组在该县桃园乡游坊村拍片时,意外发现南宋四六文代表作家李刘的族谱及其后裔。
李刘(公元1175年—?),字公甫,号梅亭。据1990年版《崇仁县志》记载,李刘是崇仁县白沙人,白沙在桃园乡沙洲村附近,村已芜没。据《中国文学大辞典》和《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记载,“尝与真德秀游,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进士。历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迁吏部郎中,又曾为成都路转运判官。仕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宝章阁待制。平生文章以流丽稳贴为宗,无复前人之典重”。《四库全书总目》谓文章之中有此一体为别派,别派之中有此一人为名家。今有《四六标准》40卷传世、《宋诗纪事》存诗两首、《全宋词》存词11首。生平事迹见宋陈元晋《渔墅类稿》卷五《跋李梅亭浮香亭说》、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二《李梅亭续类稿序》。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这样写道:“李刘是宋代最用力于四六的文人。他的四六作品多达1100多篇,名作颇多,在当时享有盛名。”
在崇仁县桃园乡游坊村发现的李刘族谱《白沙李氏八修族谱》上,李刘是“十世祖”,谱上载有《梅亭(李刘)侍郎谢御书表》、《梅亭(李刘)侍郎乞御书剳子》等多篇文章,还有《李氏十二景》等多篇四六文。
李刘族谱的发现,对于研究李刘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资讯链
何为四六文
四六文,骈文的通行别称。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四六文大约起于中、晚唐之间,到宋代格式更为定型,“声律极其精切”。特点:1.注入散文的气势,少用故事,多用成语;2.在排偶中喜用长句;3.参以散文的议论;4.工于剪裁;5.语言朴实,且多用虚词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