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李刘保:残腿也能走很远严华王三保黄小兰

李刘保:残腿也能走很远严华王三保黄小兰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3.0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安庆日报

【出版日期】2012.03.09

【版次】第A05版(新皖江)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本报记者(左)采访李刘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面临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多少身强体健的七尺男儿尚感到压力重重,何况那些身有残疾之人。可是在太湖县却有一位因双腿畸形致使个头不足1米的李刘保,他没有坐在家中等着社会的关心与照顾,十七年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与命运展开了一场不屈的抗争———学补鞋、修雨伞、配钥匙,供养一个孩子上了大学……终于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身残志坚的自强自立之歌。

3月8日中午,绵绵的细雨中,我们来到105国道旁的一处民房,两旁新建的楼房映衬下,房子已显得有些破旧。李刘保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像是见了老熟人似的和记者聊了起来。“现在好了,在各级政府的关照下,孩子如今已经大学毕业了,还在北京找了工作呢。”说起生病和生活问题,他回答说:“现在都无忧了。”简单中充满了感激,因为,所有的费用都是政府给包了。

1974年的一天,在太湖县城西乡界岭村施屋村民组,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李刘保来到人世间。当时,在农村,让这对膝下无子的老实本份的夫妇高兴得合不拢嘴,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刘保一生下来不仅膝盖骨断裂———双腿残疾,而且右手还不能正常活动。孩子的这一缺陷使这一家很快“晴转多云”,一脸愁容将喜庆的气氛全部遮盖。

可想而知,一个生下来就是肢残的孩子,他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谈到儿童时代时,李刘保至今还记忆犹新:看到别的孩子生龙活虎地跳跃,他只好站在一旁默默地流泪;等到上学时,同龄的孩子在一块做游戏,他只好一个躲在屋角偷偷地哭泣。无奈,因为上学不方便,再加上家庭贫困,李刘保读到小学二年级被迫辍学。回到家中唯一能做的农活就是放牛。

1994年后,随着父母亲和奶奶的相继病世,李刘保也已长大成人,可这时的李刘保还要照顾姐姐因婚姻变故丢下的正上小学的孩子李坤。于是,作为舅舅的他只好与外甥相依为命。可以想象,一个残疾人本来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更何况还要供一个孩子上学呢?李刘保为此苦恼过,彷徨过,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抱着李坤痛哭,有时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周围的人都劝他不要让孩子上学了,两个出去乞讨,说不定还能凑合着过日子。可李刘保则认为,作为一个残疾人本来对社会就是一个负担,他不想再给社会带来过多的负担。于是,在当地好心人的帮助下,到离家有2公里的公路边租住一间民房,干起了补鞋的行当。

据李刘保回忆,那是1994年,他从亲戚家借来120元钱买了台补鞋机,在农历三月初四,他办的“为民补鞋铺”连鞭炮都没钱买就正式开张了。那天上午,他接到的第一笔“业务”就是他租住房屋隔壁的一位村民拿来的一双鞋,后来村医生也拿来鞋子让他补。两双鞋,他硬是整整忙了一天,赚了6元钱。那个晚上,李刘保拿着这6块钱,一直数了十几遍,都舍不得放下。因为这是他凭着自己的双手挣来的钱!一想到他终于能自立自强了,整个晚上他高兴得怎么也睡不着。就这样,一年下来,他也能挣到1000多元钱。后来,慢慢地,他又学会了补伞、配钥匙,两个人的生活勉强能对付过去。

随着李坤的一天天长大,李刘保的手艺也越来越精,周边许多村的群众只要是伞坏了、鞋要补,都会找到他,就是邻县宿松,也有不少的老百姓将生意留给他做。正是在李刘保的一针一线、一天天的劳碌中,再加上村干部和学校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李坤才得以顺利地读完了小学与初中。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中,在李刘保的关爱下,从此,李坤再也不叫他是舅舅了,而改称“叔叔”。因为李坤认为,这样称呼亲切些!2003年,李坤中考成绩优异,高出当地重点高中分数线20多分。可是家里穷,他只好放弃了重点高中,而选择了去一所普通高中上学。三年时间一晃而过。2006年,正当李坤接到合肥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李刘保一家又陷入到困境之中。可这时的他还安慰李坤:事情慢慢来,我总不能让你不上学。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会让你把书念下去的!而此时,村干部在为他张罗,乡干部在为他家出主意,就是县里的同志,也在为他家想方设法。李刘保和李坤的事迹后来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合肥的一些企业老板和好心人士踊跃捐款,在当地的个体老板也慷慨解囊,为其解决了学费。

“看到我生活十分困难的样子,县、乡、村干部给予了我家很多的关爱与支持。”面对我们的采访,李刘保动情地说。李刘保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后,他也不忘记回报社会。只要是碰上村里有比他家更难更穷的人补鞋,李刘保不收一分钱,有时即使人家硬塞给他,他也只是笑笑,婉言谢绝。当得知村里一位姓洪的老人在一次炸石头受伤时,李刘保拄着拐杖前往探望,并免费为他家修伞、补鞋。

结束采访时,这座破旧的民房里虽然寒风袭人,李刘保却笑容依然,他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心愿:“现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怀,孩子也渐渐出来了,如果对我们这些残疾人有个就业的平台,今后的生活就会更加无忧了。”看着他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脸,我们相信他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