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节日乡村文化的盛会文化云南的名片第三届中国(福保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23
【版次】第01版:头 版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昨日,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在福保村拉开帷幕。 [本报记者 禹江宁 雷桐苏 摄]
本报讯(记者&黄华)昨日,由文化部、云南省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在美丽的滇池畔拉开帷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艺术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词。省政协主席罗正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映萱,省老领导梁公卿,柬埔寨、缅甸、越南驻昆总领事出席。副省长高峰主持开幕式。
李纪恒在致词中说,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实事,是广大农民朋友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也是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从2007年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三届,艺术节立足农村,面向农民,关注农业,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农村的新风貌、中国农民的新生活、中国农业的新发展,已成为中国农民文化节日的品牌。
李纪恒强调,云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众多,是我国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是全国著名的民族歌舞之乡、原生态文化的宝库。一直以来,云南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在全国创造了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主线的农村文化建设“大村模式”;积极探索出了以昆明市为代表的集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人才培养、阵地建设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包”模式,形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云南经验。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方针,在文化部的指导帮助下,拓宽思路,创新举措,进一步维护和打造好乡村文化艺术节这个平台,切实加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推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赵少华在致词中说,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讴歌民族团结的新面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中国农民艺术的一次精彩汇聚,是云南民族文化特色的一次精彩展示。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的艺术精品,是文艺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农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农民,此次艺术节将引领全国的乡村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希望更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努力创造更多、更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农民、奉献给全国各族人民、奉献给我们伟大的时代,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了解,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各级文化部门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主线,在村级大力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把文化建设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起来,初步找到一条切合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实际和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宣部、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以“欢乐乡村、幸福金秋、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为主题,突出创新性、惠民性、全国性、特色性。通过组织举办首届中国农民刺绣产品博览会、全省文化惠民示范村成果展、“大家乐”乡村歌舞展演、茶歌大赛、乡村文化发展论坛、农村文化特色产品展销、乡村美食长街宴等精彩纷呈的系列文化活动,为人们呈现一个全景式的中国乡村文化艺术大观,以展现中国农民的生活幸福美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