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昨天是云南团开放日,白恩培、秦光荣等代表答记者问针对“金沙

昨天是云南团开放日,白恩培、秦光荣等代表答记者问针对“金沙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3.0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都市时报

【出版日期】2011.03.09

【版次】第A03版(全国两会)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路透社记者提问

特派记者黄朝红 杨理锐发自北京昨天是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开放日,境内外20多家媒体的60多位记者参与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等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桥头堡建设没有排他、只有包容

《中国会计报》、《中国财经报》记者: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写入“十二五”规划草案,广西在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经济战略高地。白书记,您如何看待省份之间的竞争?

白恩培:桥头堡建设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做出的重大决策。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把桥头堡建设这个机遇抓住,把这项工作做好。对于开放方式,我认为彼此可以相互推进,我们是“互为依托、互为支撑、共同发展”。世界很大、市场很辽阔,我们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借助、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没有排他、只有包容。

着力做好生态屏障建设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请问白书记,在兴滇富民建设中,云南想要什么样的先行先试政策?在“十二五”期间推行桥头堡建设有哪些具体举措?

白恩培:先行先试政策,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总之符合国家法律、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和规则的,只要是于国家大局无害,就应该推行。云南桥头堡建设,我们正在盼望国务院的指导性意见批下来。有了指导性意见后,我们马上考虑与我们的各项工作衔接。不管意见怎么规定,首先通道建设这个是肯定的,我们要在国际通道,连接省外、国外的通道上下功夫。第二是产业建设、产业经济建设,要下功夫。第三个方面,合作平台建设,你既然是建设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那就要建立若干合作平台,经济的、文化的。第四个方面是窗口建设。第五个是生态屏障建设,我们在桥头堡建设中,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态屏障,既是云南的生态屏障,也是东南亚、南亚的生态屏障。这也是我们应该要着力做好的工作。

财政收入增多,但仍应勤俭持家

《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记者:云南打造效能政府,要求官员过紧日子。请问白书记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白恩培:首先要说,执政为民、执政为公是我们执政的根本。云南省尽管是一个边疆民族穷困省份,但是在“十一五”期间,包括我们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多了。在“十一五”期间,政府财政收入的60%都用于区域建设。我们尽管现在经费多了一点,包括财政收入,但连续三年来办公经费等都是零增长。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奋斗,需要勤俭持家,要把更多的钱用到需要的方面,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

路透社记者:怒江扶贫开发是否会启动水电站建设?你对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承诺继续有效吗?

白恩培:我记得你两年前采访过我。中国在建设水电站方面是非常谨慎的,将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后,在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后,还要经过层层审批才会列入开发规划。我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承诺是有效的。

不对官员开微博作限制、要求

《新快报》记者:白书记,您有没有关注微博,在微博上最火的官员是云南的伍皓,有30万粉丝。您如何看待官员开微博的现象?您会开微博吗?

白恩培:网络媒体是发展势头非常好的工具,是新型的传播工具,也是非常方便的,通过网络可以反映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看法、认识。一是要重视网络建设;二是要重视网民的意见;三是要积极地参与网络的交流,包括各级政府,利用网络平台来做到执政公开、透明。我经常提醒干部重视网络,要在网络上发布消息、发布自己的意见。对于官员是否开微博,我们一般不作限制、要求。至于我是否开微博,现在开可能为时太晚。

重大项目、支出将加强审计

《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记者:秦省长对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桥头堡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桥头堡建设会伴随着很多项目的建设,在未来的“十二五”规划中,如何用审计工作来确保这些工作有序地按照规划来进行?

秦光荣:感谢记者给我们及时提醒。全省上下,把审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取得一些成绩,得到国家审计署的肯定。扩大内需,很多大项目正在有序建设,审计工作功不可没。“十二五”我们想尽力发挥审计的作用,一个是重大项目,包括一些重大支出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审计工作的联动作用。同时,我们对于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对于一些干部出现的问题,我们会认真地分析,更好地整改。

央企入滇不会威胁到本土企业

《香港商报》记者:云南央企入滇,是否会对云南本土企业和民企带来压力?云南如何使企业健康地发展,如何应对危机、搭建平台?云南在经济结构调整下,经济增长的担忧有哪些?

秦光荣:中央企业在滇目前有46家,截至去年底完成投资1800多亿元,主要是能源项目。去年以来有32家央企入滇,计划投资3200多亿元。央企入滇不会造成对本土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威胁,央企对云南这方热土比较重视,主要是看中云南丰富的资源,都是一些大型的能源、矿产等项目,不会挤压本地企业的空间。你的担心不必要,央企来云南多一点,还会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在经济建设中,云南要极力推动产业发展,根据现在市场的转变,会做下一步的规划。

滇中调水不会影响南水北调

《南方都市报》记者:云南前年、去年经历百年不遇特大旱灾,据媒体报道,小春作物绝收、减产损失172亿元。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云南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粮食产量1650万吨,增产1%。这个数据如何得出来的,如何保证其真实准确?云南及其周边省份遭遇大旱,西南开始大兴水利,滇中调水也写入“十二五”规划草案。有水利专家担忧,把金沙江的水截流之后,是否会影响到南水北调?

李纪恒:前年、去年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小春作物严重受损,但全年粮食确实增产了,而且创了几个历史新高:粮食增长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农业投入创历史新高、农业水利建设创历史新高。云南粮食增产,主要是天大旱后,气温升高,地温也高,加上夏天水量比较丰沛,农作物结实率高,大春产量非常好。据国家农调队定点抽样,结实率增高,数据是真实的,请记者放心。

水利建设方面,西南五省区中小水利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去年云南水利建设投入150亿元,比前年增43%,“十一五”水利建设全部投入410亿元,是“十五”的3倍。加强水利建设依然是“十二五”云南的政治决策和科技决策。

滇中调水不会影响南水北调。金沙江最大的水量是每秒1-2万方,枯水季节也能达到每秒2000-3000方,滇中调水要覆盖的区域只是长江水域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除了滇中调水,我们还建设了很多利用其他水域的水利工程,对南水北调没什么影响。

张祖林代表:

对昆明房价下降有信心

特派记者黄朝红发自北京昨天是云南代表团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市长张祖林被全国记者“轰炸”。谈到昆明平抑房价举措时,记者连珠炮、市长堵枪眼。

“‘新昆十条’严厉吗?”“不严厉。”“房价降得下来吗?”“有信心。”“昆明征收房产税吗?”“暂未考虑。”3个问题回答完,张市长突出重围。

“新昆十条”2月28日实施以来,3月1、2、3日房产成交量连续为零。交易量猛降是否会让政策制定者有所顾虑?张市长表示,这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必由之路。

“‘新昆十条’会实施多长时间?”记者并不放过张市长。“现在说不准。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使房价平稳并降下来,让老百姓得实惠。如果目的达到,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政策的改变。”

对于昆明是否会征收房产税,张市长明确表示“暂不考虑征收房产税”。

杨光成代表:

昆曼通道国内段将全高速

特派记者黄朝红 杨理锐发自北京云南桥头堡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通道建设要打前站。昨天,全国人大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光成透露了几个好消息:从瑞丽到缅甸皎漂的公路部分路段已经在做工程可行性报告;今年年底从昆明到河口的公路全部实现高速化;昆曼大通道的障碍老挝会晒大桥去年七八月份已经开工。桥头堡的大通道建设硬件部分进展顺利。

杨光成介绍,大通道在云南省境内段已经基本成型。第一,从昆明前往瑞丽,到龙陵已经高速化,正在建设龙瑞高速;而从瑞丽到缅甸西海岸皎漂的1022公里路程,正在进行公路总体规划。“我参与过全线考察,以及两国专家的技术研讨会,对走向、标准、技术等级、投资等进行磋商。目前,部分路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这条大通道。”

第二,昆曼大通道国内段即将全线高速。目前,磨思路已经改建为高速公路,今年上半年将通车。老挝会晒与泰国清孔之间跨越湄公河的大桥,去年七八月份已经开始动工,一旦建成,昆曼大通道将连接中、老、泰三国。

第三,昆明到河口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石林到蒙自高速到年底完工,昆明到河口今年年底将实现全程高速。越南方面表示,到2013年年底,从中越边境河口到越南河内的道路也将全线高速。双方一对接,中越大通道也将完成。

杨光成表示,大通道硬件设施的完成,只是桥头堡前期工作的一部分,还有通关便利化等等问题。去年,中国与泰、越、老签订了运输便利化的文件,泰国方面正在等待国会的批准,但缅甸还未签署。这一系列的“软件”工作还需要不断推进,困难是比较大的。“举例说,湄公河通航后,在中、老、泰、缅四国进出船都要检查2次,全程共8次,工作量非常大、通行效率低。就是为了提高通航效率、规范各国收费等问题,几年来我参与了多次谈判,最后,检查由8次降为4次,收费相对合理。所以,软件方面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

李瑾代表:

保障房要让人“住得舒心”

今年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怎样把这件惠民实事办好?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李瑾建议,要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公共交通、小区绿化、水电煤气供应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让住在其中的人“住得舒心”。

“保障性住房的布局应当分散。”李瑾说,这样既能实现广泛覆盖,使住户的生活和工作地点比较接近;同时避免保障房集中在一个片区,造成城市里引人注目的“贫民区”。如果保障房分布过于集中,容易导致低收入群体与社会之间产生隔阂,对城市形象、治安管理与社会和谐带来不良影响。

李瑾还表示:“保障房小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公交路线、绿化环境、农贸市场、电话通信、邮政服务、水电煤气供应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政府必须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让住在其中的人感到生活方便、住得舒心。”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