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先进城市经验谋划长沙未来发展
【副篇名】陈润儿张剑飞率长沙市党政代表团赴西安成都昆明考察秦光荣李纪恒魏民洲黄新初张田欣曹建方张祖林等与代表团交流座谈或陪同考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03
【版次】第A03:要闻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记者岳冠文
这是一次学习取经之行,行程紧凑,风尘仆仆,代表团成员白天考察,晚上赶路,三天时间辗转三座省会城市。
这更是一次谋划长远之旅,在当前工作繁忙、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考察目的不仅在于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促进今年目标任务完成,更在于未雨绸缪谋划未来,谋划长沙发展转型提质。
8月29日至9月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率长沙市党政代表团在西安、成都、昆明三市考察。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等三省市领导分别与代表团交流座谈或陪同考察。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合泉、市政协主席谢树林和市领导袁观清、范小新、陈泽珲、姚永春、赵文彬、李军、张迎春、陈献春、钟钢,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四家国家级园区负责人,各区县(市)委书记和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考察。
第一站:西安
时间:8月29日至30日
考察点:大唐不夜城、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财神文化区、大唐西市、兵马俑、曲江新区规划馆、大唐芙蓉园。
代表团一行29日抵达西安,就连夜考察了西安的城市亮化工程,陈润儿随后召集代表团全体成员开会,指出考察方向,引出现实问题。
他要求代表团成员一要虚心。以一种不自满的责任追求和价值取向,认真学习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二要用心。用心去品味、总结、学习外地发展的一点一滴,思考他们的经验所在;三要专心。集中思想、专心致志把人家的经验学习好。结合长沙实际,把来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谋划好。
十三朝古都西安也曾有“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尴尬。考察团实地参观了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等遗址公园和重点文化项目后,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西安”,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安“大遗址保护模式”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与城市功能建设有机融合,让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实现共赢。如今,大雁塔文化广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等集遗址保护、城市公园、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景区,不仅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也成为西安文化发展、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盛唐文化已经作为一个重要元素融入到了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之中。”陈润儿一边称赞,一边详细了解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定位和商业运作模式,以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西安大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在曲江新区,为此曲江管委会定位于“城市文化运营商”:依托丰富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包装和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打造旅游景区,形成文化旅游集群,并带动其他文化产业门类发展,形成文化产业规模优势,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兑现和提升,同时通过价值的提升来反哺文化产业发展。
更让代表团成员震撼的大手笔是,西安市和陕西省作出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举措:将西安市其他区的文化遗址,甚至西安市之外的文化遗址整片整片划给曲江。
如今,“文化+旅游+城市”的曲江模式初步成型,文化区、生态区与现代化新城区水乳交融,从过去简单的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遗址保护兑现城市价值,逐渐向民生建设、城乡统筹延伸。文化的力量,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第二站:成都
时间:8月31日
考察点:锦江区生态商务区、龙泉驿区龙华社区、成都市规划馆、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纬创集团成都制造基地。
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先行者,陈润儿指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成都起步早,力度大,来势好,在产业发展、农村社区、配套改革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
在成都的考察中,大家领略着现代农业风采,感受着乡村旅游魅力,体验着城乡一体化带来的蓬勃生机。
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以“五朵金花”为品牌,锦江区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继“金花”之后,白鹭溪生态公园集苗木基地、农业观光、健身休闲于一体,12公里的绿道从园区蜿蜒向前,享受骑行之乐的村民微笑着飞奔而过……大家切身体会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效益。考察团成员抓住每一个机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机制创新、瓶颈破解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郁郁葱葱的林木间,宽阔的水泥路延伸至一幢幢黄白相间的小洋楼,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进了卫生所,多媒体远程教学器材搬进了乡村学校……龙华社区的这种改变始于2004年。通过机制创新,变土地资源为资本,农民以宅基地使用权入股,龙华成立了四川首家“农民股份合作社”。龙华实践实现了龙华居民的充分安居、充分就业、充分保障,实现了龙华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边看边听,代表团一行对龙华社区探索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产生浓厚兴趣,纷纷就如何确保农民充分就业、社会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兴隆镇瓦窑村,率先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流转”,积极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农村房屋所有权自由流转和农村股权交易,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而今,以玫瑰为主题的田园观光业、花卉(木)种植业、草莓种植业和水稻种植业让农民人均纯收超过万元。
每一个新农村,都是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鲜活案例。无论一产变三产的发展模式,还是多业嫁接、错位发展的业态模式,无论土地资本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模式,还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模式,都让考察团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每到一处,既有全新的启示,也有深刻的触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统筹城乡的关键所在!”“统筹城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
第三站:昆明
时间:9月1日
考察点:滇池国际城市湿地、云南白药集团、地铁广电大学站、呈贡大学城、市级行政中心、南亚风情第一城、红星美凯龙、永昌湿地、云南民族村。
滇池是“高原明珠”,也是昆明的母亲湖。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水体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滇池外海水质沦为劣五类。近年来,经过云南省和昆明市综合整治,滇池水质明显好转,“高原明珠”正重焕光彩。
总面积2360亩的昆明滇池国际城市湿地边,常绿鸢尾、紫花、荷叶等错落有致;沐浴着秋日的阳光,烟波浩渺的滇池躺在西山的怀抱中,波光粼粼……滇池治理的成效让代表团成员为之振奋。
其中永昌湿地前身是一个鱼塘,多年的养殖经营成了滇池草海一个较大的污染源。2009年2月启动退塘还湖项目,仅用十个月,建成后的永昌生态湿地公园既为滇池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发挥了功效,也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了一个景观公园。
在滇池治理中,昆明不但提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新思路,而且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公益事业建设。成为滇池治污、水质改良的一次有效尝试,为保护滇池发挥了积极作用。
“春城”昆明给人最突出的感觉一直是温和。可身临其境,印象最深的,却是正在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旧城改造场景。
南亚风情第一城是昆明城中村改造的破冰之作,以建设现代城市综合商业服务综合体为目标,集商业购物、餐饮美食、文化影视、写字楼、酒店及高尚住宅区等功能于一体。2008年项目启动时,拆迁面积占全市60%。项目实行“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及公益性项目先行的运作模式,得到了社会认可。如今项目在去年底已全部交付使用,解决2万余人的就业问题,将每年创造约3亿元税收。
走进占地2万亩,聚集了彝、白、傣、哈尼、纳西等26个少数民族的村寨云南民族村,热情好客的“村民”用特有的方式,载歌载舞喜迎八方游客,尽情展示各民族独特魅力。
在欣赏了独具民族风格的村舍建筑,观看了各民族的舞蹈表演,体验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宗教习俗后,大家无不感慨地说,昆明创造性地将零散的民俗文化资源充分整合汇聚在民族村集中展示,不但有效保护和传承了民俗文化,也极大的助推了旅游产业发展,值得借鉴。
云南白药集团是中华老字号品牌,新区基地以“产业、文化、旅游”为建设主题,山水交融,绿树成荫。呈贡大学城目前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搬迁至此。市级行政中心于2月正式投入使用,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委办局、便民中心、会议中心等13栋单位建筑。看后,陈润儿连声称赞昆明建设的大手笔“体现了城市价值,提升了城市品牌。
思考与启示
在快节奏、高密度的学习考察中,大家一路感知、一路交流、一路思考。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兄弟城市,是崭新的画卷,是生动的实践,是火热的场景,是深刻的启迪。收获的是耳目一新的发展思路,点燃的是率先发展的澎湃激情。
启示一:城市发展如何战略定位
西安、成都、昆明三座城市虽然资源禀赋、历史沿革和发展路径各异,但均善于借势借力,从战略上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城市辐射力。西安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为历史使命,成都把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摆上重要位置,昆明则抓住建设云南桥头堡的契机,打开大通道,谋求大发展。地处中部的长沙,已经站在推进“五化一率先”的战略新起点,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跳出长沙发展长沙,争先全国,融入世界。
启示二:厚重文化如何充分挖掘
四座省会城市都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共同点。西安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引爆了文化本身的繁荣,而且形成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裂变效应。久远而厚重的盛唐文化,植根于西安这座城市,焕发出迷人而耀眼的光芒。长沙如何将深厚文化底蕴深度挖掘、传承光大,转化具体可感的文化形态、城市业态和发展状态,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启示三:自然生态如何永续利用
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对生态保护、资源永续的认识会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高歌猛进中,未曾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人类为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已日渐引发新的思考。昆明治理滇池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长沙来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发展实践中探索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长沙模式”,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种共识和呼唤,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启示四:区域合作如何更加深入
四座省会城市都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着各自的国家战略使命。如何形成1+3>4的互动互惠互利效应,是实现跨区域合作、助推跨越式发展的永恒课题。实践证明,城市之间完全可以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浪潮,畅通交通联系,加强产业对接,深化文旅互动,促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探索交流合作机制,树立中西部城市互利共赢、携手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