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提出 一切工作都要为了老百姓幸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提出 一切工作都要为了老百姓幸

作者: 出版日期:2010.12.2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云南日报

【出版日期】2010.12.24

【版次】第01版:头版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

昨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结束,白恩培作总结讲话。[本报记者 杨 峥 雷桐苏 摄]

本报讯 (记者 谭晶纯 谢 炜 张雪飞 季 征)12月22日至23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这次中心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谋划“十二五”,为开好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作思想理论准备。

省委书记白恩培主持集中学习并作总结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作大会发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代表省政府党组通报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对明年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通过学习,大家认为,这次学习主题突出,准备充分,会风务实,讨论深入,收获很大,“十一五”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云南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只要信心坚定、措施有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白恩培在总结讲话时指出,要结合全国正在开展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分析判断云南省当前的形势。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更加向上,但依然面临很多困难,任务还很艰巨,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形势,对做好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白恩培强调,“十二五”期间要突出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基础、谋求长远。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根本性、长远性问题,高度重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地和中低产林改造、兴地睦边工作力度。二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要解决思想认识和观念转变问题,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成效。逐步改变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经济优势,培育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及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三要惠及民生、构建和谐。妥善解决就业、分配问题,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抓好扶贫攻坚,采取特殊措施推动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以巩固9年义务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抓好各类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安排好新老移民生产生活,切实让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过去有所改善。“要搞清楚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老百姓幸福安康!用云南话讲就是‘好在’!”四要扩大开放、促进改革。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机遇,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实施“央企入滇”,营造宽松政策环境支持云南企业“走出去”。破除固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想,继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白恩培强调,打赢“十二五”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用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切实加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秦光荣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的发言。他指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十一五”以来,进一步突出做好以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治、生物灾害防治等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秦光荣强调,防灾减灾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建立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要在继续实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二要加强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后勤保障体系,增强群众灾害防治应急能力建设;三要着力完善综合协调、灾情信息共享、灾情会商、信息发布、灾(险)情评估、救灾监督等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四要做好灾情监测预报工作;五要全面加强社会动员能力建设,积极支持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事业;六要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全民风险防范意识、防范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参加这次学习的还有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部分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