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喜庆60华诞回良玉白立忱布赫秦光荣李纪恒致电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9.24
【版次】第02版:要 闻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本报讯 (记者 李沙青 陈光俊)60载筚路蓝缕,60载春华秋实。昨日,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云南民族大学迎来建校60华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省委书记秦光荣,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党委统战部部长齐扎拉,省老领导尹俊,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团中央、清华大学等70余个单位和个人发来贺信、贺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汉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映萱,副省长刘平、高峰、曹建方,省政协副主席马开贤、陈勋儒、白成亮、倪慧芳,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省老领导刘树生、李桂英、马子龙、张宝三、赵廷光、刀世勋、李先猷,两院院士戴永年、孙汉董、陈国良、苏君红,以及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名嘉宾、校友欢聚在装饰一新的云南民大雨花校区,出席云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大会,共襄盛举,共谋宏业。
回良玉在贺信中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民族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贺信中说,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重要基础。云南民族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已成为培养优秀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要求,云南民大要继续发扬“格致明德、弘道至善”的校训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综合性的现代民族大学,为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白立忱在贺信中希望学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60年的办学经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再创佳绩。
秦光荣、李纪恒在贺信中说,建校60年来,云南民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边疆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学校以建校6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云南、突出特色,放眼世界、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民族大学,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汉柏在庆典大会上对学校办学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要求,云南民族大学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弘扬优良传统,继续发扬成绩,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云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与省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新增博士授权建设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关怀和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始终坚持“一个宗旨、三个面向、三个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坚持与党在边疆民族地区中心工作相结合,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层次丰富、办学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土地使用面积2500多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人,建立了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在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60年来,学校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先后3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