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恒、仇和等领导和孩子们欢度“六一” 让所有少年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6.02
【版次】第A01版(封面)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昨日,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来到船房小学和孩子们共度“六一”儿童节。记者王俊星摄
新闻速读 昨日,李纪恒、仇和等领导和春城小学、船房小学的孩子们欢度“六一”,并表示:让孩子们受到同等教育,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会不懈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得到全面保障。
本报讯 首席记者吴晓松报道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昨日上午,春城小学和船房小学的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快乐儿童节: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等领导来到校园,看望、慰问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庆祝孩子们的节日,一起分享他们的欢乐和喜悦。
彩旗飘飘,鼓号铿锵,春城小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喜悦的气氛。俯身戴上孩子们准备的红领巾,李纪恒、仇和,团省委、省教育厅等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杨皕等市领导走进校园,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参加“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过队日、升队旗、唱队歌,共同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用最美的诗篇、最嘹亮的歌声,歌唱对党的无限热爱,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欢快热烈的入队仪式上,又一批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李纪恒、仇和等领导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入队誓词,向他们赠送书籍,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祝愿他们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锣鼓声、欢笑声飘荡在西山区船房小学校园上空。这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农民工子女占学校学生总数的86%。李纪恒、仇和等领导入校园、进教室,与孩子们共同做游戏,观摩生活科学和国学礼仪培训,参观少年模拟法庭,送去真挚的节日祝福。看到孩子们健康活泼、快乐成长,李纪恒、仇和等领导倍感欣慰。
“来昆明几年了?作业多不多?家离学校远不远?住房条件怎么样?”李纪恒、仇和等领导亲切地询问、了解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向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来自祖国各地的孩子家长表示衷心感谢,并请孩子们转告他们的父母:让孩子们受到同等教育,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会不懈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得到全面保障,让他们的父母放心。李纪恒、仇和等领导欣然和同学们一起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殷切希望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健康成长。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给伯伯、阿姨们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
“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欢快的气氛中,李纪恒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祝贺,向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广大辅导员、教师、家长、儿童工作者和所有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他寄语广大少年儿童,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自觉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勉励各级少先队组织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不断提高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少年儿童的能力和水平,让红领巾事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鼓励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年儿童工作者进一步发扬敢为人梯的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把少年儿童培育好、呵护好,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更大贡献。李纪恒说,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切实为少年儿童提供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和学习环境,特别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残障少年儿童等群体,让所有少年儿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主流
声音
特别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本报评论员
今年的儿童节,李纪恒、仇和等领导特地来到西山区船房小学,看望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农民工子女。领导同志要求,让孩子们受到同等教育,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得到全面保障。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昆明有近百万进城务工人员,这是一支建设昆明的生力军。近百万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已经与城市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我们必须以人文关怀理念来处理这种关系。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现代新昆明,就不能不特别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这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要务。
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全体成员的创造力,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热爱新家乡的感情。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干着最累、最苦的工作,可许多人却生活不富裕。因此,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应当是关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首选。让进城务工人员代表列席人代会和政协会,表彰奖励优秀农民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要深刻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尽最大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切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应当看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待进城务工人员的不公平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必须清除歧视进城务工人员的规定,在子女就学、就医、户籍等方面,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办实事。
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具体问题与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健全维护特别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设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然而,权益保障的缺失是当前的症结所在。现在,由工会组织依法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成了治本之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就医等问题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如果没有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关怀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改善他们的就业条件和生存状况,应当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