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在新的发展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李纪才

在新的发展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李纪才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3.0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太行日报

【出版日期】2011.03.08

【版次】第03版: 理 论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并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要求,对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在经济关系中促进公平正义

从经济关系来看,推行公平正义,必须保证产权关系的公平、公正,即十七大所强调的“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具体说就是,“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为此要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类产权权益;完善市场交易法律制度,保障合同自由和交易安全,维护公平竞争。同时,必须保证市场主体的平等和市场准入的公平,即十七大所强调的“推行平等准入”。具体说来,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依法强化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总之,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创设合理的生产关系条件。与此相联系,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具体说来,一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同时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要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三要通过扩大就业、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四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另外,还应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的要求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在政治关系中促进公平正义

从政治关系来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政治体制真正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在法制建设上,十七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为此,要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制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政法队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打官司提供有效帮助;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在党的建设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上,反腐倡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任务。因此,首先,必须加强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关系平等。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加强代表同选举单位党员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等。其次,加强党外组织对党的监督,实现党外关系平等。总的要求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此,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党的建设是政治体制的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在文化与社会生活中促进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保障,还需要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准则的完善。因此,中央领导集体在论述公平正义时,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培育。十七大报告更加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当今条件下,建立体现民族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平等理念,实现精神生活的平等,就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精神生活、道德品质的提高,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良好的道德氛围,也为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公平正义,需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