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来盘考察农垦工作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来盘考察农垦工作

作者:张帆 出版日期:2007.05.29 点击数:0

【作者】 张帆

【报纸名称】:盘锦日报

【出版日期】2007.05.2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本报讯(记者张帆)5月28日,云南省委 副书记李纪恒一行9人来盘,重点就我市农垦 工作进行实地考察。$$ 辽宁省委副秘书长姜宏及省农垦局有关 领导、省委办公厅相关人员;市委书记陈海波,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齐继慧,市委常委、常 务副市长喻国伟,市委常委、秘书长宋文利,市 委常委、大洼县委书记高科,市政府正市级调 研员张要武,市委办、市农垦局及盘山县、大洼 县主要领导陪同考察。$$ 当日,李纪恒一行深入两县国有农场和涉 农企业参观、考察,并与市领导进行座谈,详细 了解我市农垦事业改革与发展经验和取得的 成效。$$ 在盘山县,考察团沿着林荫小路来到太平 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田间地头,了解了特 色浓郁的有机水稻、鱼、蟹、豆立体种养模式。 李纪恒对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延长农业产业 链,带动周边地区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不 断达产达效的科学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考察团参观了盘锦利是米业有限公司。在 产品展厅和大米生产加工、配套设备前,李纪 恒边参观边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企业的运 营模式、销售网络、市场占有率及对县域经济 发展发挥的作用等情况。$$ 在大洼县前进农场,考察团深入盘锦华润 雪花啤酒有限公司酿造、包装车间和前进农场 辽河三角洲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见到了当地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成效以及工业企业、项 目建设为老农场注入的新活力。$$ 考察中,喻国伟代表市委向考察团简要介 绍了盘锦农垦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经过50 多年的发展,盘锦垦区由过去辽宁的“南大 荒”、盐碱滩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成为国家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解决辽宁的“米袋子”、 “菜篮子”做出了很大贡献。全垦区现有26个 国有农牧苇场,土地总面积400万亩。垦区经 济总量占全市农村经济总量的80%。2006年, 我市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农场开 始逐步摆脱办社会的沉重压力,获得了新的发 展机遇。全市农垦实现社会总产值135亿元, 比上年增长11.6%;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9.9亿 元,比上年增长13.9%。$$ 近年,我市结合农垦产业工作实际,紧紧 围绕“水稻、水产、畜牧、蔬菜、林苇”五大主导 产业抓产业结构调整,对有市场前景、有发展 潜力的项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 持,重点抓了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企业向 优质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市大 力推进农垦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二、三产业 发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市积极促 进农垦经济朝着“扩一进二带三”方向发展, 特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场工业化。 截至2006年末,全市农垦共有各类工业企业 260多户,年实现利税1.5亿元。在产业发展 中,我市着重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促 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建成了7个农产 品生产基地和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培育 了利是等一大批优质米品牌。通过“公司+基 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和“订单农 业”等方式,使龙头企业与农工利益联结逐 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到2006年末,市县 (区)两级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 达20家,年实现产值6.8亿元,占全系统农业 总产值的19%以上,带动近4万农户,占全系 统农户总数的32%以上。全市各级政府和农场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 策措施,对龙头企业在资金、信贷、土地、税收 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新兴、荣兴和太 平农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创建 农垦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单位。新兴农场 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我市农垦职工社保工作已步入正轨,15万名 农垦在职职工和8万名退休职工纳入养老保 险范畴。目前,我市农垦企业的养老保险体系 已经建立,农垦职工参保工作进入了程序化管 理阶段。$$ 在考察中,陈海波与李纪恒亲切交流农垦 工作发展经验,向考察团介绍了我市下步国有 农场改革思路及当前全市总体经济发展中面 临的机遇和挑战。$$ 李纪恒表示,将把盘锦农垦工作的好经 验、好做法带回去,同时在更深层面促进两地 农垦事业的交流、合作和发展。$$ 下午,考察团参观了我市农林牧副渔综合 经营的现代化大型国有农场大洼县新兴农场 在教育事业上体现的亮点──省级“绿色学 校”新兴中学的特色办学模式。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