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工程让农民李纪双过上市民生活
【作者】 刘家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6.13
【版次】A07地方新闻
【入库时间】20130710
【全文】
“进社区,住楼房,在家门口上班,到老还给发保障金,你说现在咱这生活和城里人有啥区别?这回咱可真正读懂报纸上经常说的 ‘青山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这句话的含义了! ”6月6日,谈起如今的生活,海城市牌楼镇代家沟村村民李纪双脸上充满幸福。
李纪双今年54岁,祖祖辈辈生活在牌楼镇。虽说这里是世界著名的镁乡,可提起以前的生活,李纪双不但一点也“美”不起来,反而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菱镁加工点多,爆破放炮不断,生产中造成的窑面子弄得满村雾蒙蒙的,村里的山啊、地啊都染上一层白色;看不见的污染就更大了,因为菱镁有刺鼻气味,熏得人嗓子都疼。 ”李纪双说,那时候的生活环境简直不堪回首。
李纪双的幸福感是从去年开始不断提升的。去年上半年,从镇里传来好消息:按照青山工程的部署,代家沟、杨家店、宋堡村等7个村要建菱镁产业园区,征用荒地给补偿,村民全部搬迁住楼房。消息传来,李纪双说自己和老伴激动得一夜未眠。最终,通过补偿,李纪双不仅得到了一户87.36平方米的楼房,手中剩余的8万多元补偿金连装修的钱都够了。
走进代家沟回迁小区,一幅动人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一栋栋漂亮的6层小楼整齐划一,一座座休闲凉亭错落分布于楼前,一簇簇盛开的鲜花点缀于草坪之内。搬进楼房的李纪双越过越乐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区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最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变成了产业工人。
“咱这里通过规划建设菱镁产业园区,一下招来不少企业,我和老伴现在都在工厂上班,每个月收入加一起四五千块钱呢!”李纪双说,除了工资,51岁的老伴每个月还能领到镇里发放的335元保障金,自己再有一年时间也将领到这份福利。
与李纪双闲聊时,来串门的邻居蒲春玲见记者前来采访,也打开了话匣子,说起她的幸福生活。 “镇里专门为咱们新建了一所小学,离小区不到200米,现在孩子上下学都不用接送。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设在楼下,有个啥小病直接下楼就能看。还有正在建设的河滨公园,晚上到那散步的人老多了……”蒲春玲说,现在吃完晚饭,她还要到广场去跳跳舞,丰富下精神生活,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正像李纪双和蒲春玲说的那样,自去年推进青山工程以来,海城市陆续将牌楼镇周边矿产品加工企业密集、受粉尘威胁严重的村屯实施整体搬迁,在此基础上,通过拆迁造地和推山填坑造地腾出空间建设工业园区,吸引科技型、无污染企业入驻,充分放大青山工程的内涵和效应,使青山工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
(图为如今的李纪双也像城里人一样,喜欢上了上网听歌、斗地主。□本报记者/刘家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