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强降雨致昆明市区严重积水

强降雨致昆明市区严重积水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7.20 点击数:0

【副篇名】秦光荣作出批示,李纪恒、张田欣、李文荣等赶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

【报纸名称】:昆明日报

【出版日期】2013.07.20

【版次】第A01版:封面

【入库时间】20130810

【全文】

昨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与昆明市主要领导到穿金路实地察看淹水点情况。记者王俊星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傅碧东 记者李严报道 18日晚到昨日上午,我市出现强降雨,主城北片区等局部地区出现单点特大暴雨,造成盘龙江、金汁河等部分河道漫堤,城区部分小区和道路积水严重,一些交通节点和道路严重阻塞,市民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影响。

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启动重大级应急响应,努力减少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影响;通过这次防汛,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总结教训,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工作;要抓住下雨的有利时机,采用多种办法,引水入库,加强库塘蓄水工作,弥补多年干旱超用库塘水量的欠账。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批示,要求:第一,当前,这场强降雨给昆明市主城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请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抢险救援、交通疏导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必要时,可以请求驻昆部队予以支持。第二,昆明市各级党政干部、广大公安干警要深入一线,组织、指挥抢险和疏导工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者,要到一线去,在参与救援疏导的同时,做好现场观测和灾情记录,为下一步城市改造提升等工作提供依据:要组织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和交通疏导等工作;市内各有关医疗单位要做好医疗救助的预案。第三,要坚持科学救援。对城市重要部位、重要节点,特别是城市地下管网出入口、河道堤岸和进出口、电力设施、交通枢纽、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要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强化安全监管。第四、省市气象部门要加强雨情监测预报,省市新闻媒体要加强雨情、灾情信息播报提示,为市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第五,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全力支持昆明市做好防灾救灾各项工作。

随后,李纪恒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省政府秘书长卯稳国,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荣等领导第一时间赶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

李纪恒一行先后察看了金星立交桥、盘龙江油管桥段、穿金路与北京路交叉口、北站下穿隧道等处淹积水情况。李纪恒说,在抢险救灾中,要明确责任,做到领导干部、抢险队伍、志愿者到第一线,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要科学救援,对所有窨井盖都要进行排查并标志,防止伤亡事件发生。

站在盘龙江边,李纪恒看着滔滔洪水眉头紧锁。他说,要组织社区干部到淹水严重地区,挨家挨户排查,防止意外发生。要对老旧房屋进行排查,防止墙角被雨水浸泡发生倒塌。

北站隧道是此次强降雨中淹水最严重的地方,到下午5点,积水仍然将隧道淹没。张田欣说,要把这里的排水作为抢险的重中之重,动员力量快速排水。李文荣要求,市、区两级部门要不惜一切力量,力争在今天早上7点以前,还市民一个通畅的交通和良好的出行环境。

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张田欣要求,一要按照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各级各部门负责人要及时深入一线指挥抢险救灾,以最快速度排除积水,及时疏导交通,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秩序。二要组织部队、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门力量,对下穿隧道、地下停车场、老旧小区及危险地段进行仔细排查,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要组织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淹水现场,察看排水系统的薄弱环节,反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四要对雨量、水势进行科学研判,坚持以蓄水为主,蓄水和防洪并举,科学引水入库,做好各项应对措施。五要坚持第一时间发声,积极向社会通报灾情及抢险救灾情况。六要高度重视强降雨过后次生灾害隐患防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李文荣要求,要高度重视这次强降雨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以充足的应对措施做好救灾工作。要把人员安全摆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办法,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要把排水放在救灾工作的重要位置,重点盯住盘龙江满溢河段、积水严重的小区以及城市交通要道等地,尽快把水位降下来;要及时组织交通疏导,尽快排除因暴雨造成的交通拥堵;要加大宣传力度,正面、积极地应对雨情带来的影响;要在抢险排水过程中,同步做好城市环境卫生清扫,最大限度保证清污效果,保险公司要立即启动快速理赔预案,把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各级相关部门要深刻反思这次单点暴雨的应急措施,防止县区乡村房屋倒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要客观、科学看待强降水带来的利弊关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最快时间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市领导柳文炜、王道兴、李喜、赵立功,市政府秘书长胡炜彤等参加指挥抢险工作。

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铁路、民航运行正常。驻昆部队、武警和公安干警以及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动员,紧张有序地投入抢险救灾、防洪排涝工作中,力争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