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非常人物 刘绍铭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11.03
【版次】第07版:三味书屋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叶兆言追述钱玄同生平时,打岔说:“回顾五四时代的人物,总忍不住感叹,怎么都那么厉害,通今博古,要什么有什么。”钱玄同一生“疑古”,是章太炎弟子,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同窗。鲁迅从日本回国时,意志消沉,以临摹古碑打发日子。钱玄同跑去看他,要他为《新青年》写些文章。因此,这位疑古人物可谓《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催生者。钱玄同家学渊源,旧学根底了得,可是第一个站出来喊废除古文、拉丁化汉字就是这个“疯子”。难怪叶兆言说他有“弒父情结”。五四非常人物的言行像钱玄同那么激烈偏执的,也着实不少。叶兆言最近出版的《陈旧人物》,收了27个例子。
这些人物不尽是学界或艺文界中人。像职业军人蒋百里,个性就“五四”得很。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以第一名毕业,返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时年29岁。他在就职演说结束时郑重地对学生说,如果自己任内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在军阀割据、互拥山头的局面下,蒋校长壮志难酬。半年后,他召集学生训话,说自己没有做好份内事,对不起同学。说罢,往自己胸口放了一枪,幸好子弹没中要害,他活了下来。
弘一大师李叔同对人处事态度认真,言出必行。有一次他上音乐课,一大群学生围着他看他弹琴。一位同学忍“屁”不禁,乱了大家的拍子。李老师下课时心平气和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不要在教室里面。”说完,向大家深深鞠一个躬。
夏丏尊是李叔同的好友,也是学校同事。一次有学生偷了别人的东西,夏老师是学监,乃问计于叔同。大师说,学监得先向犯事学生认错,因为做老师的有失职守,没有把学生教好。跟着是叫犯事的同学出来认错。“如果学生不认错,老师将自杀谢罪。”夏丏尊知道叔同无戏言,自己上有高堂,下有家小,犹豫了一天,还是没有采取“激烈偏执”的行动。蒋百里和李叔同都在日本留过学,他们以死明志的意向想是扶桑剖腹文化的投射。留学欧美的前辈又如何呢?雨僧吴宓是西洋文学专家。以他的教育背景,本应肯定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措施才是,可是“欲尽杀一切谋改汉文之人”的狂言,却是他说的。
吴宓治西学,对《红楼梦》如醉如痴。抗战期间有昆明食肆名“潇湘馆”者。他老人家却认为天下配得上起用此名称的只有林妹妹。吴宓那时在西南联大教书,冲冠一怒,挥舞手杖直奔那家牛肉馆子去讨公道。
五四人物《世说新语》式的言行之所以流传,因为当时没有今天那么多的“艺人”跟他们争风头。那年头文字也真能感人。林琴南译作《茶花女》出版后,“以文章名于时”,有幸跻身八卦花边的名人榜。“有庄氏者,色技绝一时,夤缘求见”,以身相许,老头子断然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