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春节”历史一百年刘绍义

“春节”历史一百年刘绍义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1.2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陇南日报

【出版日期】2012.01.28

【版次】第04版:副刊·广告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1911年12月31日,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在这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把年节称为“春节”过,所以从此算起,“春节”一词的历史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

  春节俗称过年,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呼,先秦时期叫“上元”、“元日”、“改岁”、“献岁”等;两汉时期则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时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日”、“岁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从以上各朝各代对春节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春节在古时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和“元旦”。

  “元”在甲骨文中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元日”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它最早出现在《舜典》里,“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还有唐朝孟浩然脍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诗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户晓的《元日》诗等,都把春节称作“元日”。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元旦”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对“元旦”作了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房玄龄在《晋书》中也说:“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还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诗以及南宋诗人陆游《己酉元旦》诗等,都是把“春节”称为“元旦”。

  其他称呼在清朝消失以前,没有把“过年”称为“春节”的例子。因为“立春”是在农历新年前后,所以1911年的最后一天(实际上也就是从191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阳历纪年),湖北军政府在改用阳历纪年的同时,把年节定为“春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过年称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从此,“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