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1913年),李焕章因不堪簿书烦劳、公务繁忙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4.13
【版次】第C17版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
民国二年(1913年),李焕章因不堪簿书烦劳、公务繁忙,便与家人商量,找一处别业,在西宁营造一所住宅。此时正好城北一带有空地,李焕章便买下地皮,筹资督工,大兴土木,修盖宅院。终于,在西宁北大街中段东侧,南距朱家花园里院的北大街出口约五十米之遥处,在西宁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李家花园落成了。 按当时民俗,李家住宅及花园的格局是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即外面是一个大四合院,里院是个四方形的花园。布局规整、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园主人清致素雅的风韵。 对于外曾祖父所居之花园,在朱树德眼中则有另一番景象:李家花园虽无南方名园之盛,但和当时许多西宁城内的私家花园相比,布局精心,安排巧妙,颇有特色。 李家花园大门高起坐东朝西,拾级而上,甫进大门,便能看到对面的影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四角画着象征着吉祥、幸福的蝙蝠和松鹤延年图。进入大门,还有二门,在两道门之间,是个天井的露天空地;进入庭院,与大门相对北方为主房,木料讲究,雕梁画栋;花园正中,有座一米多高的水磨砖砌成的小庙,起脊飞檐,为“中宫”。庭院围以小花墙,其上摆满了花木盆景,清新恬适。 沿着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便可畅游花园。主花园呈正方形,约有半亩大小。园内凿池引流,鸭鹅戏水,叠石为山,栽花植树,亭阁参差,小径幽曲。还有一楼阁名曰“五凤楼”,飞檐起脊、雕梁画栋,四周还有一些松树杨柳,点缀其中,更显得郁郁葱葱。树下置石桌石椅,可品茗弈棋,诗友们也可饮酒唱和。园东部的空地上辟有碧绿的菜畦,种着一应寻常时蔬,有焕章先生诗为证曰:“种得连畦菜,随时佐我餐。”园中树木以柳树为主,间有竹子,花坛中则密植牡丹、芍药、荷包牡丹、百合、兰花、菊花等花草,还栽有轮柏、紫竹以及各种果树等。园中还有水井一口,饮之清澈香甜,亦可用以灌园。 每年阴历五月间,园中酸梅开花结果,朱树德便会攀到树上,采摘酸梅,红色的果浆将他的嘴唇染得红红的,煞是喜人。而母亲踮着脚,轻声呼唤着朱树德的乳名,叮嘱他注意安全,不要掉落树下;仲夏时节,满园馨香,蜂蝶戏舞,嗡嗡嘤嘤,令人赏心悦目……真可谓春华秋实,晨昏四季,各有不同的情趣。 解放后,李家花园由朱树德的外公即李焕章的长子李成蔚夫妇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的拆建风中,李家花园悉数尽毁。今天,李家花园的旧址上建起了高楼大厦,旧时风貌已无从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