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工友 文友 忘年交 ——我与李焕章先生的故事

工友 文友 忘年交 ——我与李焕章先生的故事

作者:陈乐中 出版日期:2011.03.15 点击数:0

【作者】 陈乐中

【报纸名称】:增城日报

【出版日期】2011.03.15

【版次】第8版:挂绿副刊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

提起李焕章先生,在增城市可能很多人都认识他,尤其是在增城市文学艺术界。说起来我和他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妻子惜别工作了十多年的广东温泉宾馆,回到故乡增城,被安排到增城县经济发展总公司下属的企业工作。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荔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但是,当被分配去一个新单位工作时,心中不免感到陌生,甚至有点茫然。因为,那里的工作环境与人事关系毕竟都是新的,我到那里就是一副新面孔,谁都不认识,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意想不到的是:当我第一天去新单位报到,见到一个人以后,这种生疏感就消失了。

这个脸上堆满笑容的中年男子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穿着一套笔挺西装,样子斯斯文文,他热情亲切地招呼我坐下后,给我递上一杯热茶,接着问我什么时候回到增城的?在原单位干过什么工作?家住哪里?孩子多大?上学没有?父母身体好吗?爱人也一起调到这里工作她有没有什么意见?我一一回答后,他接着向我介绍了公司的情况,特别详细地介绍了我即将去工作的鲜先仙食馆的情况,并嘱咐我夫妇俩要把在省级服务窗口工作的经验带到新的企业,为这个即将开业的酒店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他热情和蔼、细致周到的作风,不但使我心中的迷茫一下子消失了,而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当时任增城县经济发展总公司人事科长的李焕章,是我的直接领导。那时,我与李焕章科长是第一次见面,但他却象老朋友一样与我侃侃而谈,我觉得是一种缘分,感到特别的亲切,并为能遇到这么好的领导而暗暗庆幸。当然,由于我们之间毕竟是一面之交,又是上下级关系,因此事后没什么来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有了这次见面,我们便结下了更深之缘——忘年之交。

那次谈话之后的第二天,我便偕妻子一起到当时即将开业的鲜先仙食馆工作,我被安排做电工,妻子任餐厅部经理。由于我所在的企业是筹备开张的酒店,一上岗,我便投入紧张的电工工作,拉电线、搞照明、装空调,等等;妻子则负责酒店新员工的培训,双双忙得不亦乐乎。

开业那天,鲜先仙食馆门前鲜花簇簇,彩旗飘飘,锣鼓声声,醒狮起舞,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特别是门前三根大柱子上贴着三条用“鲜先仙”作鹤顶格的回文对联,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这三联是这样的:

鲜新味美味新鲜

先声敬客敬声先

仙居胜景胜居仙

这三句联语从头读到尾,或从尾读到头都不但读得通,而且每句意思都一样深刻。由于我痴迷文学,虽然对楹联的认识很肤浅,但一看就觉得眼前一亮,心想,这三句联语的作者一定是个高手。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在公司报到时接待我的李焕章科长,是他在公司开张前一天晚上的深夜,受总公司主要领导委托,连夜急就而成。

我还听熟悉他的人说:他是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生,先后当过增城县图书馆馆长、文化馆馆长,后来调到增城县经济发展总公司工作。他不但写现代汉语文章,而且写格律诗词。我听了这一番介绍后,对李焕章越加敬佩,心想有一天能与他交上文友就好了。

呵呵,想不到皇天真有成人之美的时候。有一次,李科长家的水管坏了,要求鲜先仙食馆派一个水电工去帮助修理修理,经理派了我去。当我按照经理说的地址找上门才知道,这家的主人就是我崇拜的偶像李焕章科长!

我太高兴了!进门后我们都相互热情地打招呼。我急于修理水管,工具箱未放下就问哪里坏了?谁知李科长亲切地轻拍我的肩膀说:“别忙别忙,先坐下来喝口茶再干也不迟。”于是,他去泡茶,很快给我端上一杯又浓又香的茶,并坐下来聊开了。

我情不自禁地提起他作的鲜先仙食馆三句回文联,夸赞写得妙。李科长只是淡淡一笑说:“那是小儿科,真见笑,不值得一提!”见他如此谦虚,我情不自禁再赞:“非也非也,那是短小精悍的大手笔,大手笔!象我这种文学小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呀!”

听我这么一说,他问:“你也爱好文学?”我回答:“是!请李科长多多指教。”接着,我把我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文学,以至青年时代在荔城农场认识何伯后痴迷文学的情况讲给他听。末了,我长叹一声说:“唉!我是被文革耽误的人,纵然爱好文学,在文学这条路上只是蹩足小鸭,走不远的!……”

听我讲出这么灰心的话,他鼓励我:“被文革耽误是坏事,但你还年轻,只要你有把被耽误的东西夺回来的决心、有恒心、有勇气和有毅力,就一定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

讲完,他走进书房,拿出几本书送给我,还鼓励我不要停笔,要多走、多看、多思、多写、多学习、多交流,嘱咐我以后可以把写的文章送些给他看。

我接过书,深表谢意。这时,我猛然想起,我今天来是修水管的,不是来谈文学的。于是说:“李科长,不好意思,我要干活了。”他爽快地说:“好好好!干活干活!”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精心修理好水管,李科长很满意。然后,我又喝了一杯茶,便和他告别回去了。

此后写了文章都送给李科长看,向他请教,他都不厌其烦地赐教,使我不断进步。就这样,我和李科长这对年龄相差十几岁的人不知不觉地成了忘年之交的文友。2002年经他介绍,我加入了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直到近年,我将创作《苦乐年华》、《中南海冬都》的设想、思路和框架先后向他请教,他都非常热情、细心地给予指导,为这两部作品的问世提供了帮助。

最近,听说李焕章先生又要出新书了,我在此表示由衷的祝贺,并藉此机会,谨向在文学道路上长期给予我指教和帮助的李焕章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