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老书记李灏:深圳应多点危机意识

老书记李灏:深圳应多点危机意识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7.1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南方都市报

【出版日期】2010.07.11

【版次】SA03深圳读本主页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

南都讯 记者庄树雄在天津滨海新区、新疆喀什经济特区以及多个“试验区”相继成立的背景下,深圳“特区不特”的隐忧备受关注。昨天,深圳大学召开“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原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和原珠海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等受邀在开幕式上作主题发言。李灏说,深圳应该牢牢抓住“改革试验田”的定位,要有勇于试验的自觉。而且,深圳对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总结还不够,应该多一些总结,多一些危机意识。

试验田是最根本功能

84岁高龄的深圳市老领导李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主政深圳。回顾深圳特区三十年的发展,李灏说,“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定位是深圳最重要、最根本的功能。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京官”李灏被中央领导点名南下主政深圳,当时深圳特区正处于风雨飘摇的舆论氛围中,“我当时跟领导请示时就问,深圳还是不是改革试验田,这是我最看重的。”

紧抓改革试验田定位

得到中央肯定回答的李灏“空降”深圳,上任后很快推动深圳成立外汇调剂中心,建立投资管理公司,成立监察局,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这些都被称为是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伤筋动骨的大突破。时至今日,随着各种“示范区”、“改革区”的成立,像深圳这样的老牌经济特区,从中央得到的所谓优惠政策似乎越来越少,有人甚至提出“特区不特”的担忧。

对此,李灏认为,深圳仍应紧紧抓住“改革试验田”定位不放。现在,深圳不但要把G D P发展起来,对于改革的试验还要“自觉和努力”,“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是综合的,什么都可以改革,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进行。”

究竟什么是特区?李灏说,特区就是在改革和发展中担当先行探索实验的功能,加上相应的特殊政策,“特殊政策不是什么给你优惠,不是多给你钱,而是允许你改革开放先行,允许你对一些不合时宜的体制进行突破,发挥全国的示范带头作用。”

深圳应多点危机意识

李灏还提到,深圳特区三十年取得很大成绩,但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不够或没有做。他认为,当前深圳对过去的总结还不够,以致在某些方面还要走回头路。

“我们现在为什么缺少问题意识,觉得自己都挺好,没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呢?”李灏说,这是因为调查研究不够,和国内外的对比不够,深圳特别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多一点危机意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