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改革,续写“春天的故事”
【副篇名】——欧广源、李灏、梁广大、陈开枝谈继续改革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2.15
【版次】第A02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欧广源
梁广大
李灏
陈开枝
20年前,时任佛山市委副书记欧广源、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时任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和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作为历史见证者,亲历了邓小平南方之行,期间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一代伟人的思考与魄力,见证了“春天的故事”。
20年后,作为改革开放的坚定践行者,他们受邀来到深圳莲花山,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们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则表示要老当益壮,“争分夺秒为改革鼓与呼”。
欧广源:信心满怀改革更加坚定
12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再次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小平同志塑像前缅怀纪念。这次与以往有所不同——作为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亲历者,欧广源受邀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向小平同志塑像敬献花篮现场。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欧广源用平实的话语讲述了南方谈话亲历者和改革开放实践者的感情、激情与信念。
我沾了伟人小平同志的光
欧广源参加工作30多年,曾两次接待过小平同志。第一次是1984年在顺德担任县委书记,小平同志从珠海到广州,路经顺德。第二次是1992年在佛山任市委副书记,小平同志到顺德容奇镇(现容桂镇)珠江冰箱厂视察,他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
“我沾了伟人小平同志的光,很幸运。”欧广源说,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小平同志的话语仿佛仍在耳畔: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振聋发聩的讲话大大激励了顺德、佛山乃至广东的干部群众。多年来,广东就是这样牢牢记住小平同志的话并付诸行动,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前行,取得辉煌成就。”欧广源说,30多年来,每一个十年广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80年代解决温饱问题,90年代全面奔向小康,新世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有生路、才有活路。
为中国和广东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欧广源对此深有感触: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胜利闭幕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来到广东,纪念小平、缅怀小平,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A史意义。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安排,给予我们巨大的鼓舞与启迪。第一,向中国人民,向全世界,进一步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第二,充分肯定广东按照小平同志指明的方向坚定前行的正确性,广东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三,为中国特别是广东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广东如何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欧广源说,广东有今天,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这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今后,广东要继续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这几年,广东改革开放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从深圳和顺德的大部制改革,到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三打两建’,等等,这些行动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发展软环境,凸显了总书记提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欧广源认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习总书记考察广东也必将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欧广源说,广东应力争更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得中央决策精神之先,改革开放也应该先走一步,快走一步。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更加坚定信心,胆子大一点,步伐快一点。”
“习总书记考察广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新’。”欧广源解释说,一是新的形象。不封路,不扰民,与群众见面握手,很亲民。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实干、再实干,很实在。二是新的思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调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三是新的梦想。在考察过程中,干部群众对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给予很高期盼,“中国梦”更加清晰、更为可及。
梁广大: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富国富民
“我感觉内心非常温暖,感觉我们国家充满希望!”已经77岁的珠海市委原书记梁广大说,在陪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邓小平塑像敬献花篮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再次在心头激荡。
莲花山顶,小平同志塑像巍然矗立,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梁广大不禁回想起当年风云激荡的岁月,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他精神抖擞,兴奋不已,思绪在这二三十年间穿梭。
今天,社会发生深刻变迁,但也面临不少挑战,梁广大认为,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实现富国富民,改革开放这条实现富国富民的道路不能动摇。
“感觉我们国家充满希望”
从1983年下半年调到珠海工作到1998年11月卸任,梁广大书记、市长一肩挑,其间亲历邓小平两次南下视察,对改革开放的来之不易有着深刻而独到的体会。梁广大认为,习总书记安排四位老同志参加敬献花篮,除了表达对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推动者的尊重外,最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发出明确而响亮的声音。
梁广大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广东,有力地传达了中央的鲜明态度,具有深远的寓意。“总书记是在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与亲历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的四位老同志交流。梁广大说,回忆起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的音容笑貌和警世名言,习总书记悉心聆听,不时点头会意。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民作风给四位老同志留下深刻印象。梁广大说,此次广东考察,不封路、不清场、不挂横幅、不题词,习总书记在中巴车上打开窗户,向群众挥手致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的风尚,十分鼓舞人心。他回忆说,在莲花山时,很多群众都很开心,边鼓掌边追着上来与总书记握手,气氛十分融洽。
“我感觉内心非常温暖,感觉我们国家充满希望!”梁广大不禁感叹。
每个人都应恪守社会责任
梁广大认为,与20年前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的情况相比,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时的国情已有很大的不同,但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依然需要靠坚持改革开放来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今天的改革开放要有新的开拓。
在梁广大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还有一些人对改革开放心存疑虑,这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形成很大反差。因此,改革开放仍需要稳步推进,在社会文化、发展方式、干部作风等方面还有待进行深刻转变。一是要突出文化建设,凝聚全民共识形成合力,让思想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释放更大的增长能量。二是要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也不能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汗水。三是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梁广大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非常及时而深刻,“这是对全党、全国干部和全国人民说的,是执政方向,也是做人做事的准则。”
梁广大认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恪尽职守,承担社会责任。现在有些人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的误区,一有事情就希望国家帮助,出了事情就归咎于政府。“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梁广大说,坚持改革开放,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我是怎么样,我们的国家就会是怎么样。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为己任,宏伟蓝图才能早日实现。”
李灏:传递与坚守改革精神
“当年,小平同志提出,不要怕犯错误,要敢闯,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提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李灏,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市委书记,锐意改革的政府官员的代表性人物,1992年随同小平同志南方考察、2012年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的“见证者”,回忆起两次经历,86岁高龄的他依旧是激动不已。
“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就像强劲的春风,驱散了广东改革开放前进途中的迷雾,给处在改革十字路口的中国以方向和指引;习总书记在南方谈话二十年之际来到广东深圳考察,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心。”
回忆南方谈话: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非议声不断、争议不停,关于经济特区“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小平南巡。李灏说,当时进行的各项改革,都是顶着各种压力,冒着很大风险进行的。1992年,小平南方视察之后,深圳进一步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枷锁和束缚,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得到了充分释放。
谈起邓小平,李灏声音洪亮,无比激动,虽然已隔二十年,他仍记得陪伴小平的每个细节,说到动情处,他会习惯性地举起右手,念叨几句“没有小平的指引、支持和信任,就没有现在的深圳”。看得出,李灏对20年前的南方谈话,感动又感激。
那是1992年1月23日,小平同志结束深圳之行,准备前往珠海。临行之前,李灏想起未来他要抓的几项工作还没有向老人家汇报,包括进一步开放一线管理、撤县建区推进农村城市化、抓好工业转型升级以及运用中央授予的立法权加强制度建设等。
于是,连忙抓住机会在小平同志离开深圳之前汇报,没想到小平同志听后鼓励他,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有了小平同志的鼓励,李灏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李灏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但要大胆去实践、实验,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是非常科学辩证的。”
李灏说,深圳是全中国的深圳,它是为全国的发展探索道路的,邓小平把深圳当作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放权让你去发挥,去试验。
“南方谈话对全国而言,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南巡讲话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写入党章和宪法。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走得通的。”李灏说,“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看似闲庭信步,却用他有力的大手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展望改革开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年弹指一挥间,小平同志当年画的一个圈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潜力的“希望之城”,小平同志当年斩钉截铁定下的改革开放正在引领着中国这艘大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20年后,上任不久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深圳莲花山,向邓小平塑像敬献花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回忆习总书记向邓小平同志塑像敬献花篮的场景,李灏热泪盈眶,“我很幸运,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新一届领导人考察深圳,能看到改革开放精神的传递与坚守。20年的路,足以证明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改革的步伐不能停顿。”
“尽管我们现在的环境与20年前大不一样了,但小平同志的讲话仍然指导我们前行,经济特区仍然要敢闯敢试,小平同志当年重视试验田作用的做法,也应继续引起我们的重视。”李灏说,20年前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一阵春风,给处在改革十字路口的广东送来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广东考察像一道阳光,给转型中的中国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经济特区是改革的试验田,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探路。我希望,南粤大地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窗口,续写‘春天的故事’,”李灏说。
陈开枝:争分夺秒为改革鼓与呼
“真没有想到习总书记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经历这么熟悉,居然还知道我退休后在百色和全国其他贫困地区搞扶贫!”虽然已经从莲花山回到了住处,陈开枝还是颇显兴奋。
他马上让秘书把他写的《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一书拿来一大摞,挨个签名,计划给中央来的同志每人一本。
他认为,习总书记来莲花山向小平塑像敬献花篮这一举动最具特殊意义。
怎么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留下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谈话,而有幸从头听到尾的人不多,时任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是其中之一。这一段经历,成为他政治生涯甚至整个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从接到陪同习总书记向小平塑像敬献花篮的通知开始,陈开枝就一直考虑到时要和总书记说点什么,他觉得怎么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总书记这次来深圳,请我们这些老同志去参加,我认为总书记有着特定的考虑,此举也有着特定的意义。这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定会按照十八大确定的方针路线,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到底。”
“十八大以后,中央一系列的举动,包括经济和社会改革等方面的举措都是振奋人心的,是得民意的。”
“向邓小平塑像敬献花篮之后,习总书记还专门与我们四位亲历者在现场交流了大约十分钟时间。”
“总书记,我觉得当年小平同志的几句话很重要,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陈开枝在莲花山顶小平同志塑像前这样告诉习总书记。
“我说得挺激动,总书记听完也笑了。”另外,陈开枝还向总书记介绍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名言的产生背景,“我将邓小平当时说这句话的语气和神态都描述了一下,习总书记听得很认真。”
广东要以高度责任感继续当好排头兵
12月8日恰逢周末,莲花山公园,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早到约30分钟,问游客是哪里来的,有的说是四川来的。我说没有清场你们很幸运,能够看到总书记,等一下来了不要往前拥挤。”
72岁的陈开枝哈哈大笑,“我还像当年做副秘书长时一样维持秩序。”
陈开枝说,习近平总书记到达现场时首先不是跟领导干部握手,而是先跟群众握手交流,大家都很激动。他这种随和朴实亲民的作风,让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一位可爱可亲可信赖的领导人的形象。
“习总书记表扬我们几位亲历者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退下来还发挥余热。”陈开枝回忆说,总书记还鼓励我们注意保重身体,继续发挥余热。
“他还对我说,听说您现在搞的扶贫工作也卓有成效。”谈及这点,16年来一如既往,为扶贫事业四处奔走的陈开枝很是欣慰。
陈开枝认为,总书记对他们的肯定也意味着中央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传承,有力地表达了中央的鲜明态度,就是要将改革开放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如今广东是站在30多年来搭建的坚实基础上的再起跑。我们不能无所作为,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具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他认为,只有继续改革开放,才能沿着小平同志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改革开放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虽已年逾古稀,陈开枝决定继续“争分夺秒为改革鼓与呼”。
本栏文图均由南方日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