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细数与李白相关的历史背景,抚摸其诗歌的脉络,将一个“诗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6.14
【版次】第04版:副刊·读书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陈兆平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崇拜李白,喜欢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淡淡的忧伤,欣赏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尽管如此,我所了解的李白仅仅局限于他的诗歌,对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也只受限于正史所述。
“千百年来,盛唐雍容的风,始终飞扬着太白气宇轩昂的衣袂,时而飘飘如皎皎月光,时而化为清冽呼啸的剑气,在盛唐的天空恣意纵横。”四川作家李浩的历史随笔,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看得出来,他对李白的洞察来自于内心的痴迷于欣赏。
台湾诗人余光中用诗歌赞誉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热爱李白的李浩,一开篇不禁感慨万分:“诗人用月光酿成诗歌的美酒,不仅醉了美轮美奂的大唐,醉了九万里光辉灿烂的河山,同样醉了的还有刻骨铭心的乡愁和身后数也数不清的那一双双敬仰的眼睛。”
由此,李浩细数与李白相关的历史背景,抚摸其诗歌的脉络,将一个“诗仙”描绘得栩栩如生,最终道出了一个诗人的作品最具魅力的地方———“他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中国古代志士们可贵的节操。”
李白,这个曾沐浴四川风雨的“青莲居士”,这个仗剑走天涯的诗人,虽然也“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有过失意,有过痛苦。但他从来没有消沉过。”默读李白的诗歌,除了体味“一川咆哮”,还有“读懂了您的高贵,您的澄明,您的风流倜傥。”这便是李浩带给我们的阅读启示。
李浩为风流人物李白画出了一幅令人信服的精神肖像,“更有精妙磅礴的文字带来的那种滚珠溅玉的畅快与淋漓之美”(聂作平语),令人目不暇接。欲真正读懂李白,不妨去读一读李浩的这本历史随笔。或许,你随着李浩的笔触,会走进“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沧桑的历史语境下的李白会飘然来到你的窗前,让你与“诗仙”相遇相知,与“月神”共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