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灾情——棋盘山,6.5级地震! 橙色劲旅实战操练“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7.07
【版次】第A08版(沈阳·社会直击)
【入库时间】
【全文】
卸下装备
虚拟救人
负重行军
协力上山
这是一次“和时间赛跑”的比赛——
这是一次“和死神交锋”的面对——
这是一次超越极限、向党和人民汇报的演练——
7月5日—6日,24个小时,沈阳市消防支队在国家森林公园内经历一场“大考”。本报记者全程体验了“突发地震”、消防驰援的场景——
前奏——指挥部驻扎“红帐篷”
5日7时30分,记者赶赴本次实战演习目的地——国家森林公园。
9时,当记者到达时,在公园里一处草坪上,省消防总队前方指挥部在此扎营,5个红色帐篷,每个约20平方米,各能容纳15人左右。消防官兵正在忙着搭建应急通讯指挥网、调整通讯手台信号……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演练大幕正式拉启。
听令——“棋盘山6.5级地震”
模拟灾情:中午12时,省消防总队获悉:沈阳市棋盘山地区发生里氏6.5级地震,位于震中区域的建筑倒塌损毁严重,大量人员被埋压。
市消防支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派出1支轻型搜救队、一支重型搜救队通过陆路形式赶赴灾区。同时,抚顺、本溪、铁岭也派队前往援助。
集结——橙色劲旅奔“灾区”
13时30分,沈阳消防支队率先赶到集结地——森林公园正门。
人员点名后,开始器材点验。为了实现自我保障,每个战士都要配备一个重达40公斤的行囊。此外,各种设备也要肩挑手扛“随”他们行进10公里。
雷达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冲击钻、千斤顶……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正是沈阳消防官兵凭借顽强毅力将大型救援设备运到震中,发挥了巨大的救援作用,在与死神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行军——负重徒步10余公里
根据演练设置,由于通往灾区道路被损毁,救援队员只能徒步前进。这10余公里的山道落差很大。在一个近40度坡前,一名战士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拉着推车向坡上冲。“给大伙鼓鼓劲儿。”战士回头一笑,汗水已弄花了年轻的脸庞。
在行进途中4公里处,队伍需要接受营救任务——将60公斤的假人用担架抬到终点。“这是实战演习,此时它是‘伤员’,需要快速运到终点抢救。”两名战士将“伤员”小心抬到担架上,固定后,抬起一路奔跑。“我和另一个战士手抬累了就换肩膀,到了终点,手都没有知觉了……”小伙子说。
终点前1公里处,还有一到障碍——假定道路塌方,手推车已无法使用,必须依靠人工搬运仪器至营救点。战士们来回接应器材,行程多出近3公里。
近30℃的高温,战士们身上的橙色战服被汗水浸透了。
搜救——废墟找出19只白鼠
22时,各支队接到指挥部命令——前往3座废墟搜救被困白鼠。
山里的夜格外黑,沈阳消防支队共派出18名战士挑战此项任务。南湖中队孙海龙被分到了C座,他的团队一共6个人,“找了20分钟,一只没找到。急坏了!”当在草丛里找到第1只时,信心一下子来了。此后1个小时,他们组找到了9只。
演习共隐匿了49只白鼠,沈阳消防支队找到了19只,最多。
转移——40分钟拔寨又安营
次日4时,疲惫了一天的战士们刚入睡,集合号就再次响起——由于营地附近出现险情,需要转移。拔营、行军、扎营,战士们行动迅速,约40分钟,成功转移。
感言
谈及这次实战演练的感受,沈阳消防支队参谋长苗茂盛用了6个字来概括:尽心、尽力、尽德。“消防员要一兵多能。我们平时的训练强度和这次演习差不多。看着这些年轻的孩子平时扛沙袋,做高强度的训练,我也非常心疼,可是如果没有平时的艰苦训练,他们也不能承担起保护老百姓的责任。相信这次演练对于日后训练和实战有积极的作用。”